2021年一下就过去了半年,进入了7月份。
7月,不管对于在职职工还是退休人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有四笔钱将进行调整,对大家的收入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一、养老金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都已经公布了2021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这个时间点相比去年足足提早了一个月。
对于2021年之前退休的人员来说,他们的养老金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能够保证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
而对于2021年之后退休的人员,随着各地公布了2020年的平均工资后,他们的养老金也将迎来一次增长。
对于他们来说,养老金的初次核算应该根据的是2020年的社平工资,但是因为2020年的社平工资需要到今年的7月份左右才能统计出来,所以他们之前都是按照2019年的社平工资预发养老金。
7月之后,随着各地统计局公布2020年的社平工资,这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自然会重新核算并调整。
二、公积金
每年的7月份,公积金都会迎来两类的调整。
第一是总体缴存基数的调整。
在确定2020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后,各地会按照社平工资调整2021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上限和下限。
缴存基数上限正常是按社平工资的3倍确定,缴存基数下限有两种可能,或者是社平工资的60%,或者是政府公布执行的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是个人缴存基数的调整
对于大多数地区,住房公积金是以上一年的7月1日至当年的6月30日为一个年度单位进行调整。
所以每年的7月份,各个公司会根据员工上一自然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情况,为员工调整其公积金缴纳基数。
个人的缴存基数不能高于当地规定的上限且不低于下限,缴存单位可在5%至12%的区间内,自主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因为个人缴存基数的调整,公积金扣缴金额增加,部分职工7月以后到手的工资会比6月更低一些。不过,因为公积金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交,多扣一些当然是更好的。
拿到7月份的工资条后,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月的住房公积金和到手工资情况,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三、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是国家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而制定的一个制度,各地都有一个最低工资的标准。按照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7月1日起,上海、天津、西藏都将迎来最低工资的调整。
其中,上海的最低工资从月最低标准2480元调整到2590元,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从22元调整到23元。这个最低工资水平是全国最高的!
天津市将最低工资月标准由每月2050元调整为每月2180元,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20.8元调整为每小时22.6元。
西藏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650元调整为1850元,同时将现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6元调整为18元。
而黑龙江、江西和新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于今年的4月1日开始实行,陕西从5月1日起实行新的工资标准,北京则要等到8月1日起实行新的工资标准。
四、工资收入
7月起,部分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中将多出一笔钱。
根据2012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全国总工会在《关于做好2021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
广东、广西、湖北和山东等省份从6月份就已经开始发放高温津贴。
而辽宁和湖南将从7月份开始发放高温津贴,其中辽宁的标准是200元/月,湖南的最低标准是150元/月。
以上就是7月份会进行调整的四类收入,大家在收入到手后,可以看看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