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网络热词:躺平、内卷化、躺平、佛系、低欲望、不婚、高压力、丧文化
不知道怎么啦,是不是因为夏日天暖了,吃饱饭了没事干,再加上天干物燥,大家就开始瞎合计,特别是80后、90后,甚至还有部分的00后。
长江后浪推前浪,不仅仅说的是工作,也说的是内心的思绪。
其实大家从以上的热词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负能量比较多。也难怪,毕竟通货膨胀、高物价高房价的情况下,日常开销本来就多,更别提买房那么高价值标的产品了,买个房子掏空自己的积蓄、掏空父母的积蓄,连带着掏空爷爷奶奶积蓄的真实故事已经不少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资的涨幅水平是追不上房价的;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压力估计会比没房的人小得多。
小白观点:
躺平是一种选择,从目前来看这是阶段性的选择,不算是长期的;而产生这种思想,其实就是对当下及未来工作生活的一种主观预判。
跟一个成语很像“好高骛远”,也是内心的野心配不上现在的生活品质、工作收入、家庭环境。包括了买房、结婚、生孩子、照顾父母、工作职位、自身养老等。
其中,小白的最直观的解读就是因为承担不起日后的养老成本(自己以及长辈),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方式,用“躺平”这个新词来美化事实,从心理上找到一丝慰藉。
结果却发现,同类型的情况在身边的人、网络上还不少;大多数人的共鸣常见于自身工资水平不高、当下赡养老辈人的情况。
怎么做才能让咱们的未来不担忧呢?养老的后续又该怎样进行呢?
对于养老,至少90%以上的家庭会选择居家养老,而不是养老院;毕竟自己的家才是待着最舒服最熟悉的地方,但是随着80后、90后的父母逐渐年迈,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照顾两个老人,结婚有家庭的话就算两个人照顾四个老人;如果再加上父母离婚不在一起居住的,养老的难度系数又会上升一个台阶。
1人挣钱至少要能够供应上2人的日常开销,还不算上自己孩子的开销,左算右算哪里都需要钱;
有钱了,你就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特别是在外地打拼的你;
有钱了,你就可以请保姆时刻照顾父母的起居生活;
有钱了,你就可以不那么为可能产生的医药费担忧了。
所以,一切烦恼都来源于钱;不要躺平,不要消极,努力挣钱吧!
挣了钱,你对当下及未来的担忧也就少了,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问题也就不算那么大的问题了!
关注我!点赞我!转发我!
“财经和房产”资讯每天更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