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大概是所有老人的最大愿望。毕竟,忙忙碌碌一辈子,等到自己走不动走不远的时候,孩子们能搀扶一把,这才对得起自己抚养他们成人的辛苦。
一、“我花了80万,买不了你家一个床位”
啃老,应该是当下80%年轻人都正在经历的事!想想看,当孩子读完四年大学,年龄已经到了22岁,这时参加工作没几年就要被催着结婚生子。可问题是,女孩结婚的条件就是要有房有车,男孩没能力赚这么多钱怎么办呢?
很简单,找父母啃老!家有儿子的家庭,很早就知道将来儿子娶媳妇需要不少钱,所以他们提前省吃俭用为孩子攒下一分分家产。可问题是,父母一辈子的血汗钱给了孩子买车买房,可到头来真能讨得了孩子们的好吗?
陈大叔今年60岁,自从老婆十年前因病去世后他独自一人拉扯着儿子成人。就在去年,儿子和相恋3年的女朋友结了婚,当时他拿出一辈子的积蓄80万块钱,大方豪爽的给儿子付了首付。
可哪成想,陈大叔前段时间在工地上干活,不小心把腿摔骨折,医生建议在家今后要注意保养,不然很可能影响今后的正常工作。本以为打完石膏,儿子儿媳妇会把他接回家照顾,可当儿子付完医疗费,竟直接用医保给他申请了住院治疗。
看着陈大叔不开心,儿媳妇说:“爸,我们家房子总共只有3间房,我爸爸妈妈住了一家,我外甥住了一间,真没空房间给您住了!你就在医院住一住,这个钱我给你出了,不用担心哈!”
看着儿子低头不说话的样子,陈大叔火冒三丈,指着儿子骂道:“人家都说生儿子就是生了个白眼狼,我当初给了你80万积蓄啊,难道这些钱还买不来你家一个床位吗?你真是太让我寒心了!”
二、 父母这3种行为,孩子长大了不会孝顺
1、不以身作则,孝敬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细心引导。《三字经》里说:“子不孝,父之过”单纯地只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们,这就是父母的过错。孝敬父母更多地应该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关心和慰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遵守和传承的美德。
2、从小过度溺爱孩子
在当今社会,大多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宠爱之中长大的。往往对孩子产生了过度的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让孩子习惯了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不懂的换位思考和感恩父母。所谓:“物极必反”,当宠爱变成了溺爱,这对孩子的内心和性格养成都是非常负面的影响。
3、父母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
父母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孩子,家庭矛盾不断,从小生活在原生家庭的创伤下的孩子,内心对家庭和父母都是缺失的。在父母极端暴力教育下,孩子的内心会造成心理阴影和伤害,变得对害怕家庭和婚姻。长大之后对父母产生怨恨和不满的情绪放大,以至于不愿意赡养老人。
三、垚垚有话说
我一直相信,“有因必有果”凡事皆是因果循环。孩子长大成人后不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小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孩子的性格养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教导,从小不过度溺爱孩子,教育孩子人生的道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教孩子明辨是非对错,这是父母从小应该教育孩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