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儿女多才是福气?农村“上轮”养老,弊端已显
2020-11-16 14:50  浏览:31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老一辈人,很多都追求“多子多福”,一家养五六个孩子是常态,尤其是在农村,儿子多的家庭劳动力充足,在村里也能扬眉吐气。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儿女多的家庭,父母的老年生活真的一定会幸福吗?“久病床前无孝子”,对于一些落后的地区来说,农村老人养老仍然是个沉重的话题。


农村普遍比较排斥送老人去敬老院,一是因为养老机构的花销问题,给子女们带来经济上的负担不小;二是把父母送出去,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脸上都不光彩,是子女不孝的表现。

孩子多的家庭,往往采用“上轮”养老的方式,几个子女轮流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一段时间,这样既能分担赡养父母的压力,又可以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兄弟姐妹们闹意见。


但看似和谐的农村“上轮”养老,弊端早已显现出来了。

1、子女互相“攀比”,推卸责任

共同赡养父母,毕竟不是个人的责任,于是有的子女便会互相“攀比”,都希望其他兄弟姐妹来多承担给父母养老的责任,自己则浑水摸鱼,装聋作哑。

电影《喜丧》里面,86岁的高龄老人,辛苦养育了6个子女,可等她年老生病,需要孩子们照顾的时候,只有3个孩子露了面,其他3个孩子竟然对老母亲不闻不问,心安理得地推卸了赡养母亲的责任。


2、人多事多,意见难统一

子女多了很难达成一致,有孝心的子女提议送老人去医院,其他兄弟姐妹可能就怕多花钱而有意见,久而久之,“谁提议谁负责”的潜规则,就会让子女更加不敢尽孝。

儿女多,也意味着事情多,成家的子女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还要听取另一半的意见,如果不幸遇到刻薄的儿媳,一毛不拔的女婿,老人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


3、晚年多奔波,老人难安稳

轮流去儿女家里,看似是去享福,有人照料,比起老人独居更安全方便,但经常奔走换住的地方,对于老人来说,并不是件安稳的事情。

子女们的生活水平不一致,老人每到一家就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很多习惯也难以彼此接受,老人在儿女面前还要小心翼翼,可以说生活不会轻松。


《喜丧》里面,老人去了城里的三儿子家里,三儿子住的是楼房,经济条件比较好,但三儿媳怕她弄脏家里,限定了老人的活动范围。老人其实很爱干净,洗了手绢竟然没有地方可以晾,只好湿漉漉地就放在自己的裤兜里,着实心酸。


4、隔代人思想不一致,矛盾多

《亲爱的自己》里面,张芝芝的婆婆执著于抱孙子,儿子刘洋和儿媳张芝芝养一个女儿就已经很吃力了,可婆婆依然不依不饶,希望他们能添个孙子。

婆婆在乡下的时候还好,张芝芝还能偷偷把婆婆弄来的药藏起来;可婆婆一到城里,就要亲手给儿媳妇喂药喝,张芝芝一再强调喝药有副作用,婆婆仍然不死心,实在是沟通无能。


三代人住在一起,思想不一致,矛盾可能就越来越多了。

结语

其实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并不一定是不孝的行为,现在有些养老院,各项设施完善,还有配套的医疗护理,老人能得到比在家里更好的照顾,比起“上轮”更方便。


多子也不再意味着多福,晚年生活是否幸福,看的是儿女的孝心,而不是孩子的数量,再多的孩子对老人冷言冷语,也比不上一个孩子的尽心尽力。


发布人:9407****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