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月6日,来自省民政厅的消息,“十三五”期间,我省扎实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受益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家政公司120多家。
特别是省会西宁,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养老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5年来累计投资11.25亿元,实施养老项目616个,连续多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需求服务。创新实施“爱老幸福食堂”建设,打造了五级助餐配餐送餐网络体系。探索实施“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保健康复+社区托幼”的五融合服务模式。搭建“12349”养老信息平台,实现了养老服务的实时监控,“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海东市则按照“分类施策、精准补助、提升绩效”的思路,运用海东96858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海东市困难老年人开展身体、经济、服务需求等评估,优化养老服务补贴方式。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来,海东市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行医疗机构与养老院、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协作关系,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老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此外,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省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制定符合中心实际的服务目录及服务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严格医疗康复、社工、护理、消防、水电暖、司勤、财会等关键岗位的从业资质审核,培养一批懂专业又懂标准的业务骨干,打造一支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更好地服务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