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你别说,这事还真说不准
2020-11-28 01:35  浏览:79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前两天跟我妈视频,唠了没几分钟,我妈开始唉声叹气,惆怅了。一问,原来又是操心上大舅的事了。想起国庆我在家那会,六兄妹还兴高采烈聚了一次,我妈跟小姨那次还住了一晚,要不是过两天我要回深了,我妈指不得还要住上几天。按说这也才刚过一个月多点,不应该有啥事才对。追问之下,才知还是大舅家的老问题,有关两个表哥的。

01

先简单介绍下大舅家的情况。大舅是妈妈六兄妹中的老大,具体年龄我不太清楚,几年前刚做了60的寿,应该还不到65。大舅一共两儿一女,均已结婚。大表哥儿女双全,最大的那个已经14岁;二表哥不仅儿女双全,去年还追生了三胎;表姐也已出嫁,得了两个儿子。按理说这三代同堂,既是爷爷又是外公的大舅家庭应该和和美美才是,不过世事无常,去年大舅得了重病一度在ICU度过,出院后基本丧失了劳动力。

大舅未生大病之前,老两口子住在大表哥楼下的铺面里,大表哥家在二楼。那会大舅腿就有旧疾,干不了重活,所以老两口子里舅妈去饭店做小工,大舅在家帮大表哥接送孩子。


那段时间其实就有矛盾了。二表嫂对大舅两口子都帮大儿子不帮小儿子(二表哥那会也是两个孩子)颇有怨言,话里话外时不时要膈应几句。大表嫂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表明说大舅那个身体条件,能帮忙做多少事,主要还不是靠她自己,再说了,平时照应两个老人的,不还是大儿子一家。

各说各有理(我妈跟我小姨暗里是站大表嫂这边的,大表嫂虽有怨言但该做的还是会做;二表嫂相对来说就太爱挑理且太过咄咄逼人了),舅妈没法,只得辞了饭店小工的工作,去了二表哥家帮忙带孩子,这事才算消停下来。

后来大舅突发重病,出院后彻底丧失了劳动力,照顾自己都挺勉强得了,更别说看孩子了。起初是二表哥将大舅和舅妈接了过去,让舅妈帮忙带娃(二表哥去年生了三胎),后边舅妈跟二表嫂实在合不来(其实我舅妈也是挺强势的人,无奈在儿媳面前低了一头),这次干脆直接跟着人去省城做工了,小娃娃平时由大舅帮忙照看。


我妈挺愁的,“夏天还好说,娃娃没什么衣服,这到了冬天可怎么办,你舅自己穿衣服都费劲,哪里有力气给孩子穿衣服。你舅妈跟你小表嫂又有矛盾,看样子暂时也不想回来的”

国庆几兄妹聚会的时候妈妈曾给我发过视频,视频里的大舅比去年我见他的时候又老了很多,根本不像是60出头的,倒像是七老八十的老头了。

对大舅家的具体情况,作为晚辈的我虽然了解得不太多,但一路旁观过来,多少还是有些了解。大表哥二表哥年轻时不懂事,好赌,一个玩游戏机一个玩牌,欠了不少钱。直到我高一那年大表哥喝农药寻死,抢救过来后,两个表哥后来才安分不少。这后边大舅舅妈操心两个儿子的婚事,婚事搞定了又操心两个儿子的房子,前前后后为两个儿子还了多少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一点是,老两口其实一直都挺苦的,哪怕是到了该养老的时候了,还不敢停下来要自己去赚点钱傍身。


02

说来挺矛盾的,老人常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但据我多年的观察(主要以我们村为主),村里儿子多的家庭其实晚年并不好过,有些甚至能说得上凄凉。稍微分析下的话,原因基本脱不开以下几点。

第一,对孩子的偏爱,重男轻女或是重女轻男寒了儿女的心。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还记得,我大舅其实是有两儿一女的,不过这后边的事里,基本没出现我表姐。首先是因为表姐已经出嫁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且远在福建打工,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舅舅妈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更严重的一点是,表姐还是抱来的。

大舅舅妈两人一生基本是为两个表哥而活了,操心学业、操心婚姻、操心房子、孩子等等各种,总有操不完的心。但对表姐这块就很是忽略了,据说舅妈抱养表姐是想做童养媳的。后来表姐出去打工恋爱迅速奉子成婚打破了这个理想,舅妈转而跟表姐明着要钱。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不过表姐说过一句话,“他们(大舅舅妈)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可能你们不大相信有重女轻男的,不过还真在我家发生了,就是我奶。可能是因为我姑是遗腹子的原因,我奶特偏爱小女儿。我奶一共有四子一女,四子中一个儿子早夭,最小的儿子(我的小叔)也年纪轻轻死在异乡,只剩下我爸、我叔和我小姑。

我爸是长子,十一岁那年爷爷去世便去挣工分了,熬到25岁终于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女儿。我奶拒绝帮忙带孩子,不带就不带吧,转头我奶跟我姑合计,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给卖了(那个年代牛可是农家主要的生产力),卖了的钱也没干嘛,给我姑买丝袜买口红去了。原本两个儿子就挺不开心老太太重女轻男的,加上到了孙子辈,老太太又重男轻女起来,嫌弃我妈没生出儿子。这下可好了,两儿子都发飙了。

我叔一直在上海打工鲜少回家,一年到头可能孝敬个几百块给我奶吧。我爸没出去务工,我奶的吃穿用度由我家负责,后来意外偏瘫后也是我妈伺候的,但我从来没听过我爸喊我奶“妈妈”,包括送东西啥的都是由我们几个小辈代劳。不用带孙女(我们几个都是小姨带大的)、物质方面也没短缺,但我从小就觉着我奶一个人挺孤单的(我跟二姐经常跑我奶家)。


第二,被偏爱的孩子习惯了索取。

我两个表哥具体怎样我不太清楚,主要说下我姑,我对我姑真没啥好感,尤其在我奶葬礼那天,她的行为真是深深印在了我心里。

我上小五的时候我姑出嫁了,嫁得也不远,骑个摩托车十来分钟也就到了,不过我姑一年到头回来次数不到十次。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外加乡下赶大集的日子,数得过来的。初一还是初二的时候我姑生了我表妹,我奶也是奇了,我妈连生我们三姐妹,她闭门拒绝带孩子,等我姑把我表妹送来的时候,她还挺乐意带孩子的。

不过世事无常,带小表妹的某个雨天,我奶摔了一跤成了偏瘫,我姑把小表妹接回了家,这之后也不怎么回家来看我奶。我奶一日三餐、大小便、擦澡等,由我妈负责,我妈心里有怨言,不过好像也习惯了。我那会初中,周末放假送饭就由我负责,当时没什么太大感觉。


大四那年我奶去世,那会春节刚过不久。我奶下葬那天,我姑巡视我奶屋子,煤炉子、电饭煲、蜂窝煤、取暖器等各种都想搬回家,甚至连过年期间小辈拎来的八宝粥、小面包等都想拿走说是给小表弟吃,我姑父看不下去,制止了。就是那一天,我对我姑彻底没了好感。

怎么说那种感觉呢,反正就感觉我奶挺不值当的。

第三,父母习惯了付出,没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傍身,老了太过依赖孩子。

从孩子出生,上学,成家这一路,基本算是掏空了父母的身家。等孩子又有自己的孩子了,又习惯性地抱来给父母带,父母也挺习惯的,毕竟是自家的孙子,自己不带谁来带呢?


这么一圈循环下来,发现父母一生好像就围着孩子打转了。老之前为孩子结婚买房拼死拼活,老了之后好像儿孙绕膝、该享天伦之乐了,但实际上还要围着孙子打转,间隙还夹杂着点家庭矛盾。孩子越多,矛盾越多,家长就两个,去了你家就去不了他家。两个孩子的还好,一家分一个,不过就是老两口不能一块生活罢了。这要是有三个四个孩子的,真不知道怎么来分,可能今年你家,明年我家这样轮流吧。

要我说吧,还是钱最靠谱。孩子生出来了,尽到父母的责任,将孩子培养长大就好,别一分半厘地全花在孩子身上,多少给自己留点。孩子没走歪,有条件也有孝心、主动养老的孩子自然是没话说。怕就怕孩子走歪了,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到时候可就难了。


发布人:606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