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俗话说,有父母在,尚有归处,父母若不在了,那人生便只剩归途了。
贾玲的一部《你好,李焕英》不仅创造了奇迹票房,更让无数人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悲痛和遗憾。
一个家庭中的老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若是老人有老德,德高望重,那么他这一生的人生经验就是最大的财富。
在子女遇到人生困惑的时候,老人能够给出中肯的意见;当子女人浮气躁的时候,老人能够让子女冷静下来。
所以说,一个德配位的老人能够给家庭带来无尽的财富。可是凡事有两面性,人也如此,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够做到理解子女,反而过于算计,看似有自己的小聪明,实则是搅乱了整个家庭的安稳。
这样的老人时常任性,总是过度索取,从来不考虑子女的感受,无形当中就给子女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做老人的却乐得瞧见这样的结局。
邻居李大妈退休没几年,身子骨很硬朗,在旁人看来,李大妈其实很幸福,有一儿一女,对她非常孝顺,儿女双全的她可谓是人生赢家了。
退休前,李大妈的工作很好,所以退休金也不少,再加上老伴那份,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足有一万元的养老金。
李大妈和老伴的房子也是处于市中心,闹中取静,很是优雅,平时李大妈和老伴的生活就是看看书,写写字,倒也惬意。
最让子女放心的就是两位老人的身体都很好,虽然有些小毛病,但都无关紧要。可是李大妈这个母亲却让她的儿子女儿觉得有些难以忍受。
用两个孩子的话说就是,李大妈太能“作”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总要闹出点事情来,这给两个子女的生活就增加了不少根本不必要的麻烦。
家里的冰箱出了点小问题,老伴张罗着给客服打电话,让售后人员来维修,可是却被李大妈制止了。
只见她转身就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让儿子买个双开门的冰箱送过来,儿子有些惊讶,问发生什么事了,因为这台冰箱才买了两年。
可是儿子刚问了几句,李大妈就开始发起脾气来,骂道:“你个没良心的,忘了小的时候我怎么伺候你的了?把你养大了连个冰箱都不舍得给我买,我真是白养你了!”
听了母亲的话,儿子不敢再多问,赶忙买了冰箱送了过来,可是这一台冰箱小一万块,让该交的孩子的补课班费用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过了段时间,李大妈又出了“幺蛾子”,把两个孩子叫到家里来,说是有大事要宣布,本就上班很忙的子女不得不请假过来,扣工资也顾不上了。
可是到了家里一看,两位老人好好的,也不像是身体不舒服的样子。吃过饭后,李大妈指使着儿媳把碗刷了,然后叫大家坐好,听她训话。
只听李大妈说:“我考虑了一下,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信不住,我不能把养老这件事交给你们,那样太没有安全感了,考虑到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每个人每月给我三千生活费就行了。”
这话一说完,全家人都面面相觑,包括李大妈的老伴,直拽她,小声问道:“你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啊!能不能别闹了,过几天消停日子就不行吗!”
李大妈却不以为然,接着说:“不是我为难你们,只不过你们做子女的,总要多考虑考虑我们做老人的,你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不能就不顾我们了。”
女儿说:“妈,你也知道,我跟大哥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还要还房贷,养孩子,再让我们每个月交3000,这不是为难是什么?再说您跟爸要是真有事了我们还能不管你们?你们每个月上万的收入,其实够花了,为什么非得让我们交钱啊?”
不管子女们怎么劝说,李大妈就是不改变主意,最后每个月上交的钱数变成了2000元,可是这还不算完。
没过多久,李大妈又开始嚷着浑身不舒服,非要女儿带着去医院住院,做全身检查,这一通检查下来,女儿花了不少钱,可是老太太却什么毛病都没有。
回到家后,女儿有些埋怨李大妈:“妈,我这一天又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辅导作业,忙的都脚打后脑勺了,您能让我们省点心吗?”
李大妈却开始哭诉起来,骂女儿没良心,自己身体不舒服还不能说了,女儿百口莫辩,最后生气离开了。
时间久了,两个孩子也不怎么愿意回家看望母亲了,实在是有些压力感,而李大妈这些做法无疑是伤害了子女,也没有让自己得到多大益处。
我们常说,老有老德,做老人的经历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看待人生应该有自己的智慧和淡泊,将这些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其实就是留给子女最好的财产。
可惜像李大妈一样的老人有很多,他们没什么兴趣爱好,也没什么梦想追求,整日里想的无非就是找点事端,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注,但是方法用错了,只能给子女增加压力,甚至让子女有抵触感。
对一个家庭来说,最好的风水就是安稳和顺遂,平安便是福,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势地位,都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只有平安,才会让人的心稳下来,慢下来。
而“吸血老人”经常向子女,向家人索取无度,从来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往往让子女苦不堪言,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又能说什么呢?
身为父母,也许糊涂一点更好,多的那份精明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尊重,反而会让子孙后代受苦。
所以,相互尊重,相互体谅,这才是最自然的教会子女感恩的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