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国家已经逐步完成了攻坚脱贫战略,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都已经得到了最基础的保障,在接下来的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国家还将会持续推动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改革,并通过农业改革发展来带动农村居民实现增产增收,从而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虽然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已经得到了保障,但是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还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养老方面,养老难等问题依旧存在,让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之所以养老难,难就难在养老金过低这一问题,目前农村居民领取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养老金账户总额分配的养老金。由于很多农村居民都缺乏养老意识,都并没有参与到养老保险的保障范畴,所以现阶段很多农村老人只能够领取到每个月近百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虽然部分农村居民参与到了养老保险的缴纳,但是由于缴纳时间不足,缴费标准过低等问题,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也非常少,只有100多元或者200多元,从而导致其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而随着养老改革工作的开展,很多农村老人都希望能够提高养老金,那么农村老人的这一诉求是否合理呢?
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就指出将会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所以国家也将会逐步推动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根据国家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离退休人员总共有12310万人,养老金总支出为49228亿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为3330元。而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却远远低于这一平均水平,根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为162元。要知道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虽然其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只有保障了其养老金待遇,才能够改善其基本生活,最终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所以农村居民提高养老金的诉求不仅合理,也是当前国家在养老保险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到2021年之后,国家正在大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就明确指出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可以看出,在2021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健全农村养老服务、健全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而在养老金方面国家正在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提高养老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等,让农村居民能够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
养老改革后,农民能够领取到多少养老金?
进入到2021年关于养老问题迎来了三大个重磅消息,第一个是延迟退休改革,国家将会逐步开始推动延迟退休改革工作的开展;第二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国家明确指出将会逐步通过养老改革,推动储蓄性养老、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从而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第三则是养老金17连涨,国家在养老改革中,就明确指出今年养老金的调整要较上一年的养老金水平,整体实现平均涨幅4.5%,可见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已经成为农村养老改革最为重要的任务!
而随着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整,国家已经将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整成为:300元、4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十个档次,而农村居民参与养老金缴费补贴也提高到每月15元-80元的标准,总共补贴标准最高能够达到21600元,而根据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月养老金待遇=(缴费总额+利息+政府补贴)÷139+基础养老金,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按照3000元的档次进行缴纳,在缴纳满15年后,加上最高的养老金缴费补贴,养老金账户总额能够达到66600元,而目前各地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在93元左右,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即使不包含利息,农村居民也能够领取572元,不过农村养老保险遵循“多缴纳、多领取”、“长缴纳、多领取”的原则,所以农村居民才缴纳满15年之后,可以继续缴纳农村养老保险,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随着农村养老保险改革工作的开展,未来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水平也能够逐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