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按联合国区域 分亚太地区,把60岁以上定为老年人。
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按国际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己进入老龄化阶段。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
养老是摆在每一个老年人面前的问题,目前的养老方式大概有居家养老、与子女共居养老、结伴养老、养老院养老、候鸟式旅游养老等。
(一)
居家养老或与子女共居养老一直是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传统观念中的多子多福就是希望有众多子女给老人养老送终。而即将步入老龄的50、60后们,他们的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
这批独生子女需要承担工作的压力及照顾自己的家庭,未来再让他们照顾家里几个老人,会力不从心。
我父亲的一位老友,老伴去世后,几个子女轮流照顾老人的生活,同时用老人的退休金请了居家保姆帮忙,现在年逾九十的老人过着安逸的养老生活。
我的父母生活在自己家里,他们觉得这比跟子女一起生活更自在些,他们彼此照顾,分担着生活上的琐事。在生活能自理的状态下,他们满足现在的生活方式。
(二)
前几天看到泰康楚园的预约参观信息,非常想了解它的养老模式,就联系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泰康高端养老社区。
图片来自网络
泰康目前在全国共有22家养老机构,泰康运行的是高端候鸟式养老模式,提供的服务高端舒适,收费不菲。候鸟式养老是指在泰康养老社区养老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城市的泰康养老社区。
图片来自网络
我曾去一家普通养老院探望过父亲的一位朋友,他生病前跟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后来中风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媳妇工作忙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无法顾及老人。最后老人选择了去社区养老院,用自己的退休金支付养老院的费用,老人在养老院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
(三)
与志同道合的老友,远离喧闹的城市在喜欢的地方租一幢房子几亩地,喝茶聊天种菜养花。生病了互相照顾,即摆脱了退休后的寂寞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让他们工作生活后顾无忧。
这种舒适的“抱团养老”成为一些老人向往和选择的养老方式。
许多年前《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报道,讲述了上海70多岁的浦逸敏老人联合自己的老伙伴们,众筹买下一栋小楼,结伴养老。他们给养老院取名“慈舟”意喻:慈舟共济,风雨同舟。
图片来自网络
当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都能自理时,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种花养草,喝茶聊天,时不时地结伴出门旅游,生活非常美好。老人们在“慈舟”生活充实舒适,过上了他们想要的养老生活。
随着老人们的年龄渐长生活能力下降,有些老人生活开始不能自理,别的老人照顾也力不从心,更不现实。老人们的互相照顾变得艰难起来,最后导致存在了15年的“慈舟”抱团养老院的瓦解,老人们各自被子女接回家或进入新的养老院。
(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退休后许多人选择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时间实现的心愿。年轻的时候要工作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许多想做的事情无法做到。退休了不再受时间限制,有大把闲暇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的退休老人上电大、学画画、学摄影,生活充实而丰富。也有的老人到处旅游过上候鸟式的养老生活。
不管退休后你想过怎样的生活,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生活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提前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为老年的自己储备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经济基础,才能过好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