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72岁农村老人热衷于养鸡,生意做到省外,晚年养老不求人
2021-04-27 15:27  浏览:136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一样爱好三农,每天关注三农新闻的【赵志三农】,跟着我带你们每天看最新资讯。


乡下人常说要想日子过得值,千方百计搞养殖,但是养殖也是一把双刃剑,机会好的时候,三、两年也许就能达到人生的巅峰;机会不好的时候,三、两年也能让人跌入恐怖的深渊,甚至倾尽一生的力气,都不可能爬上岸。




但是皖北有个养鸡的老人,已经工作了20多年,从来不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按照村里人的话说,人家养鸡怕,他养鸡是稳赚不赔,不仅如此,还吸引了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外地人来购买,真正达到了足不出户就能赚钱的目的。


见崔文山大叔时,一辆山东牌照的皮卡车停在他家门口装鸡,看着一筐戴着头套的鸡被塞进车厢,崔大叔在高兴的同时,眼中也闪过一丝留恋,怀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商家的微信转账,再看着商家开车远去,直到没有影踪,这才转身回来。


为什么卖鸡要戴头套?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崔大叔解释说:我这养的是斗鸡,运输时不能见光,之所以戴上头套,是因为这只鸡太好斗了,本身顾客买回来是和别人的鸡斗架,如果不戴头套,就有可能自己先在笼子里干,这样很容易造成损失,不让他们见面,就可以避免自相残杀。


斗鸡,又称打鸡,在皖北、山东、河南等地有市场。养殖的目的主要是训练斗架,爱好者养殖斗鸡,主要用来和其他鸡斗架一起寻找乐趣。但是有些斗鸡活动也是赌博,就像香港买马一样,这里就不多说了。


斗鸡有市场,也为养殖斗鸡的人提供了机会,崔叔叔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崔大叔早些时候是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援建的,时间久了,便在当地扎根,一旦对乡村生活有了感情,就不想再回去了。


崔大叔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但他也有爱好,那就是斗鸡,等到他50岁时,孩子们都长大了,也相继成家,突然闲下来他便萌生了养鸡的念头。


人一旦有了想法,尤其是从爱好转变的想法,往往会马上实施。转眼间,72岁的崔叔叔从事斗鸡养殖已经22年了。




然而,崔大叔养殖的斗鸡规模并不大,每年出栏量也就100多只,按每只300元计算,每年毛收入也就3万多元。


但是在养殖斗鸡圈里,崔大叔已经混得很熟了,爱好者不仅可以买到自己家里的斗鸡,比如鸡笼、食具等相关的饲养器具,包括饲养技术,崔大叔也可以提供,这些收入加起来,每年都是不小的数字。


根据崔叔叔的说法,他现在养斗鸡是纯粹的玩儿,在开心的同时,顺便挣点养老费,也算是一举两得了吧!归根结底,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也做不了庄稼活,可以用斗鸡挣点养老费,不但不给孩子伸手要钱,谁家有困难还可以帮忙,这样的老人生活,过起来才有尊严。




能够把爱好转化为赚钱的渠道,不得不说这个乡下老人很不简单,既然养斗鸡有市场,为什么不扩大养殖规模呢?


崔叔叔: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贪,贪多嚼不烂,贪多嚼容易失去理智,我之所以不扩大规模,一是规模大了不容易控制,一旦卖不出去,只能宰了吃肉;二是小规模养殖没有大风险,更不容易出问题。


此外,养殖斗鸡不仅要养大鸡,还要筛选斗鸡的等级,选好斗分子后,还要适当调教,这样斗鸡才有价值,可以说,一般斗鸡一只卖300元左右,而调教成型的斗鸡可以卖1000元左右,甚至更多。




所以养殖斗鸡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乡下大叔通过特色养殖,过着幸福充实的老年生活,而他这种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不是很值得学习借鉴?


以上是(赵志三农)为大家介绍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评论哦~了解更多的三农资讯,请关注(赵志三农)!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赵志三农)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布人:563e****    IP:183.195.3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