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长三角观察 全国首个跨省都市圈扩容 南京都市圈今后还要做些什么?
2020-12-06 20:31  浏览:214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2月5日,2020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在镇江召开,此次会议最大亮点无疑是宣布吸纳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

至此,作为全国最早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正式进入“8+2”时代,整个都市圈包含了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溧阳市、金坛区)、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苏皖两省九市地区。除此之外,会议现场,成员城市还签署了共同打造区域新增长极、宁淮宣生态经济带等13个合作协议,明确了产业、交通、社会治理等领域更多合作事项和重大建设项目。


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常州两地入圈早有规划

“弱冠之年”的南京都市圈已然长大

关于金坛、溧阳两地加入南京都市圈,此前已有安排。2019年1月,在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上,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就建议将溧阳、金坛吸纳为南京都市圈成员,统一开展南京都市圈规划修编。

从南京市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南京都市圈地图中也可以发现:原本地理上南京外围的一周,新加入的溧阳、金坛二区,正好填补了空缺的部分,都市圈“缺失”的东南一角被补齐。

溧阳、金坛正式入圈,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会上两地领导皆流露出欣喜之情。“感谢各位对金坛发展的关心。”常州市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表示,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新成员,金坛将认真落实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的各项规定,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扮好南京都市圈现代建设和新格局构建的推动者。溧阳市代市长叶明华也对未来溧阳融入南京都市圈打出了“三张牌”:做好生态、实现交通上的互联互通,以及围绕南京都市圈做好民生共享事项。


图片来源:南京市发改委

南京是全国最早将“都市圈”概念用于规划编制实践的城市,南京都市圈作为各成员城市共同探索建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性平台,至今已经走过20年历程。据交汇点新闻报道,早在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了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构想;2002年起,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6个城市共同编制了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规划,掀开了当时最早、也是全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建设序幕。

“弱冠之年”的南京都市圈已经形成了走在前列的务实成果,根据2019年的GDP测算,都市圈8+2共10个地区的GDP总量约4万亿元,超过了整个上海市,以占全国0.7%的土地面积、2.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0%的经济总量。

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今后要做些什么?

如今,在南京都市圈,“一小时”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后它又该如何发展呢?

在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进入新发展阶段,作为全国首个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承载着新使命新愿景。他指出,要把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内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奋力当好支撑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会上还推出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描绘了都市圈未来的“发展蓝图”:到2022年,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基本形成“轨道上的都市圈”网络化格局,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升,“不见面审批”等“放管服”改革在都市圈全面推广。天目记者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产业创新、互联开放、绿色宜居。

产业创新要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以南京为首的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规划中指出要深化“长三角科创圈”建设,抓住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省级“南北共建园区创新试点”的契机,打造都市圈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典范。

互联开放是要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强化统一开放市场建设,树立国际化视野、用好市场化手段,营造规则统一、标准互认、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规划中指出,要加快“米”字形高铁网建设,比如:推动南京北站、宁淮城际铁路、宁宣铁路、宁马城际铁路、宁滁城际铁路、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等。同时,还要提升南京都市圈空间协同治理水平,做好宁镇扬、宁马滁等城际功能和空间布局协同。

绿色宜居则是要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逐步统一相关标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水、大气、固废跨界协同治理;同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都市圈各城市在医疗、教育、养老、旅游、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比如,规划中就指出,探索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和社保、公交、文化体育等领域“一卡通”全覆盖。


图片来源:南京广电微信公众号

破除行政壁垒的典范

南京都市圈将来仍有扩容可能

南京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规划中,在打破过去中国长期以来的行政区划至上思想壁垒上极具创新性。得益于自身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共性,南京都市圈在立圈之初苏皖两市成员城市就各占半壁江山。南京都市圈在规划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将是未来中国跨省区域协同发展课题的宝贵经验。

南京都市圈当下的两省九市阵容,或许仍旧不是南京都市圈的“终极形态”,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容。比如在2019年的6月份,安徽蚌埠市发改委赴南京对接蚌埠市整体加入南京都市圈事宜。得益于京沪高铁的开通,蚌埠市在过去十年与南京市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入南京都市圈多半也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

就当下阶段而言,“先进”的都市圈或城市群立圈创群的纲领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一切为了让都市圈成员城市发展更好,百姓生活更幸福。所以加不加入一个都市圈,不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计较所谓的行政区划限制上。以溧阳、金坛为例,下个十年究竟是按照本身行政区划所属,老老实实跟着常州发展更快,还是跟着南京发展更快呢?单单从高铁这一项看,依照溧阳、金坛两地的区位,如果不借南京相关规划之势,单凭自身经济人口体量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无论是已经通车的宁杭高铁(经停溧阳),还是开工在建的南沿江高铁(经停金坛),都是这个道理。

南京都市圈未来将发展成什么形态,我们还不能太早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摒弃旧思维中的行政区划之墙,加入能够有效为自身发展带来资源与利好的平台,是未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布人:8c4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