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乡镇干部,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如果只是回答出生于解放前的农村老人有没有养老金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有。
不管是2011年开始的新农保政策,还是2014年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明确规定:在本意见(办法)实施之日起,凡已年满60周岁,没有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个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个基础养老金其实就是政府免费给的养老福利金。
在历朝历代,只有遭遇了大的战乱或者自然灾害,而且在遇到明君的时候,朝廷才会减免一年或者三年的税赋。现在,我们不但在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从2011年开始给六十周岁农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赞美的话就不说了。
这个基础养老金由中、省、市、县四级配套组成。中央的标准刚开始是每月55元,现在是88元。省市县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自行决定。
解放前出生的现在都70多岁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础养老金都是一百多元。我们这里是118元。
二、在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探讨一下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付出的问题。
如果仅仅只是回答有,有基础养老金,这未免太过简单,应该也不是题主提问的初心。
解放前出生的农民对国家的付出有多么大,许多人可能马上想到了交公粮等。这个其实不是很准确,或者说太模糊。
正式公开的数据表明,解放后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占比一直在30%左右,1950年为39%,1979年为5%,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的时候,已经不足1%。
毫不夸张的说,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解放前出生的老农民的付出之上。
相对于老一辈农民的付出,每月一百多元的基础养老金我认为还是少了点。一来养老政策出台的时候这些老农民已经没有了缴纳养老保险的机会,二来同时代的工人可以有视同缴费,每月领取的是几千元的退休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早已过时。对年轻一代的农民来说,缴社保领养老没什么说的,但对那些给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又没有机会缴纳养老的老农民,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并非过分要求。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是一直专注三农,服务农村农民的笔者,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也可以私信,我会尽心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