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省市提高农民养老保险!农场主要在退休后多领钱,要做四件事
据202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068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355亿元。根据统计,城乡居民平均养老金水平平均为2088元,每月养老金水平为174元,这样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城乡居民一直期望养老金上调。
根据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今年发布的消息,截至目前,至少有10个省市,已提高了农民最低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其中山东省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提高8元;广西从原来的每人每月121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1元,增加10元;安徽蚌埠则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元,增加10元;安徽蚌埠则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2元,增加10元;安徽蚌埠对65元、74元、75元、65元、75元、65元、75元等5元,增加了10元;安徽蚌埠则由原来的145元、5元、10元、15元
就各省市养老保险的调整标准来看,农民养老金的上调幅度不大,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那么农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养老金水平呢?下面这四点我建议你做:
一是尽早缴费,延长缴费期
现在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只要缴纳15年,到60岁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从45岁开始缴费,或者交了15年以后才停止缴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个人账户本息余额=计发月数(139个月),由于缴费年限短,个人账户积累资金少,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低。另外,国家鼓励“长缴多得”,对于缴款超过15年的部分,社会保障机构会加发年资,一般每超过一年,每月可增发一元或两元。
二是提高缴费档次
个人缴款等级越高,政府补助金额越多,个人账户资金累积越多,山西省为例,如果按照最低基数200元缴费,政府补贴35元,那么15年后个人账户累计总额达到3525元,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金额则为3525元,如果按200元缴费,政府每年补贴300元,则按按月计算,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3500元。缴款等级直接关系到养老金水平,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要尽量提高缴费等级。
三、决不漏缴
如农夫未在规定期限内缴款,或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需一次性补缴的,补缴年份不能享受国家补贴,也会导致个人账户的本息余额缩水,造成退休金减少。
四是补充性养老保险
2019年1月1日起,山西省将实行以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的补充养老金制度。流行地说,就是指缴纳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还可与补充养老保险叠加缴纳,累计缴费满15年后,到65岁即可领取每月补充养老金。也就是居民在60岁至64岁只领取一份基本养老金,等到65岁以后才能有两份钱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