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新时代 | 情越山海 志智双扶——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江西省上犹县纪实
2023-08-18 14:51  浏览:46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这是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从祖国心脏的首都北京,到罗霄山脉脚下的江西上犹。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与上犹正式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两地开始紧紧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专家学者云集、研究成果丰硕,对于推动地方发展具有显著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结对帮扶上犹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志智双扶”优势,全方位支持上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8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心选派定点帮扶挂职干部,在资金援助、智力帮扶、产业振兴、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探索形成了应帮扶县所需、尽自身所能的特色帮扶路径。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定点帮扶工作会议上强调,尽最大力量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智库优势转化为定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优势,持续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针对上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卡点瓶颈,中国社会科学院投入大量帮扶资金,设立84个帮扶项目,组织19次共计112名专家学者调研指导、辅导讲座,助力上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扶志:开拓基层干部发展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长期的定点帮扶过程中,发现上犹资源丰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但干部群众思想相对保守,“占着宝山守着穷”,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相对缓慢,于是主动作为,邀请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到上犹看问题、“开处方”、作报告,让基层干部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规格的学习培训。

2023年4月7日,上犹行政中心三楼会议中心座无虚席,一场高规格的专题辅导报告会在这里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魏翔以“重审乡村旅游:寓言、趋势与路径”为题,为上犹500余名基层干部作专题辅导讲座。魏翔从典型事实、趋势研判和跃迁路径三个方面,就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与现状分析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对上犹旅游提出了“山湖茶客、飞地经济”等发展思路,为当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建议。

“当前,上犹正处于‘苏区+湾区’双区联动发展的关键期,这场报告就像一场‘及时雨’,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让我深受启发。通过接受这种高规格的辅导报告,进一步解放了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进而影响全县的方方面面,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上犹文广新旅局局长黄庆毅表示。前沿领先的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贴近实际的思路让与会干部受益匪浅、流连忘返。

“我们争取每月邀请国内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来上犹开展专题讲座,让‘犹江新声’大讲堂开起来,指导基层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提升能力,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建立常态化机制,创新授课方式,将授课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有机结合,开创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力帮扶’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马援表示。


扶智:为当地发展把脉定向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智力支持很重要。202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帮扶办上犹国情调研基地正式揭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从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给上犹提供智力支持奠定了基础。围绕上犹在推动落实江西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等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选派相关领域专家组建国情调研课题组,召开“营商环境”国情调研视频会议,开展线上调研和问题解答,撰写形成系统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上犹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挂职干部积极履行岗位职责,用情用力扎实推进各项帮扶项目落地见效。或为本地引入富民强产的山泉水厂和工业企业,或广泛走访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户,深入调研本地文化旅游和茶产业,了解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形成系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从战略定位、要素保障、政策跟进等方面为上犹产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夏森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约200万元,全部用于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县的教育事业。2016年起,她每年从“夏森助学金”中拨出5.5万元,资助当年被录取的上犹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直至他们大学毕业。此外,夏森还为上犹社溪中学配置教学广播设备单独捐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上犹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星级特教人”和“自强自立学生”奖教奖学基金,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影响,成为教育帮扶的典范。


扶产业:发展富民项目

上犹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多年前,受各种条件限制,生态优势一直未曾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不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匮乏。

为改善这种局面,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为陡水镇长坑村龙虾养殖、中草药种植、社溪镇蓝田村农旅产业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平富乡信地村茶叶基地防护堤建设等项目投入帮扶资金,解决了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组织干部职工购买和帮助销售上犹农产品;聚焦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投入帮扶资金实施了东山镇元鱼村村容村貌提升、双溪乡右溪村通组路硬化、紫阳乡山泉水厂道路拓宽硬化、五指峰乡双宵村农田机耕道建设等项目,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资实施安和乡孝本文化提升项目,有效提升当地文化内涵,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帮助解决玻纤产业的天然气用气指标,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壮大。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刊物刊登的《上犹,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和《上犹,即刻启程》两篇文章,从生态旅游的视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上犹的山水美景、迷人魅力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吸引了很多读者关注的目光。

“当前,上犹正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近期更是启动了‘百万湾区游客入犹’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宣传不仅及时而且给力,连我们县内广大群众看了都纷纷点赞。”黄庆毅说。

结对帮扶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将优势资源与产业项目结合,在上犹的美丽山水间落地了一个个富民项目,让一处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精彩故事在犹江两岸上演

上犹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学生们正在设施设备齐全的教室里认真听课,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教师、该校校长蒙芳谈道:“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我们购置了26台空调,切实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师生的学习、住宿、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提高,我们都非常感恩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夏森老人对我们的帮扶。”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投入大量帮扶资金,为解决上犹基础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提供支持:2020年,结合上犹实际需要,投入帮扶项目资金250万元新建一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新增城区公办学位240个,极大缓解了上犹城区“入园难”问题。同年,向上犹捐赠3万多册图书,新建30余个社区书屋,打造覆盖群众广泛、图书种类丰富、阅读环境舒适的文化惠民场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仅对上犹“授之以鱼”,更注重“授之以渔”:邀请国内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通过远程视频培训上犹基层干部1000余人次,为广大基层干部上好课、“充满电”,以便他们更好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系统化培训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科技人才300余人次,培育出有真才实干的乡村振兴人才,真正让产业帮扶“输血”变“造血”,进一步带动提升农村群众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为补齐帮扶县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中的短板,在2023年的帮扶项目计划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出资支持上犹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社会心理“智慧”服务项目,打造线上心理服务云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体系、平安上犹和健康上犹建设;支持上犹县人民医院为上犹集中供养的部分孤寡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近200人次,为老人送去温暖和健康关怀,使帮扶工作惠及各类社会弱势群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现在,不仅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城乡面貌越来越美丽,而且干部群众的思想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非昔比。这些变化,离不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帮扶。”党的二十大代表、上犹安和乡富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康宽军说。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用心调研、细心指导,以朴实而接地气的话语传授经验做法,不断加强思想引导激励,不仅为推动上犹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问诊把脉,更充分激发了当地干部和百姓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

新征程上,随着两地协作、志智双扶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口帮扶上犹的行动还将继续。一个个好点子、一桩桩好举措正在赣南大地开花结果,更多老区蝶变的精彩故事正在犹江两岸上演。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委宣传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韩卓吾

新媒体编辑:王村村 李文莹(实习)

点个“在看”不失联


发布人:480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