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信,一个好名字,是做事情好的开始,所谓“师必有名”。
人出生后头等大事就是取名,公司注册第一件事也是取名,内训师设计课程也不例外。
名字是人生、产品、品牌的符号标记,好名字不仅寓意好的开始,而且蕴含着重要的传播和宣传价值。
苹果手机、小米科技、橘子酒店、淘宝网,这些公司的名字好在哪里?核心就在于好记,朗朗上口,一听就明白,便于传播。
内训师设计课程,给课程取名的初衷是什么?第一,让人一看就明白课程讲什么。第二,看到课题,能看到课程的核心价值。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展现出来,能够吸引人,有差异化价值。前两点是课程选题的内在核心点,第三点主打吸引受众注意,要有视觉感。
我们现在熟知的畅销书、版权课,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畅销二十多年。很少人知道,这本书的翻译经历了几个版本,包括《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与成功有约——全面造就自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哪个名字在市场上更成功,大家有目共睹。
图片说明:乔恩老师某银行《TTT标准面授课程设计与开发》项目现场
在具体详谈如何设计好的课程课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不太规范的一些课程选题。
在设计课程选题时,尽量规避陷入以下3类误区。
第1类:大而无边型
比如《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营销心理学》……这不是一门内训课程,而是一个系列课题,甚至是一门系统学科。几天的培训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我们内训师开发的课程,一般只有半天,有的只有1~2小时,在设计课程选题时,更不能开这样的玩笑。
第2类:唯我独尊型
比如《投诉处理第一法则》、《企业文化最佳方法论》、《销售第一心法》……如果是本企业萃取出来的独有经验,那就需要加上一个限定的前缀;如果是通用的方法论,这样的课程名字在逻辑上就站不住脚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谓“第一”“最”都是自封的,广告法都已经做了规范了,何况课程名称,千万不能以此为噱头。
第3类:不知所云型
这类课程名字往往文采斐然,但是受众看了不知道这门课程传递的是什么。我曾经主导的某银行内训师项目,在课程选题阶段,有位讲新员工职业规划的内训师,她报上来的选题是《我的蝴蝶梦》。这个名字美不美?听起来像一首歌,或者一篇散文,但就是不知道这门课想讲什么。
图片说明:乔恩老师某银行《TTT内训师综合培养》项目通关结业仪式现场
那么,如何设计好的课程名字呢?
给大家4个参考维度。
维度1:具象模型
比如《六顶思考帽》、《七步成诗》这些著名的版权课程,还有刚才举例的《七个习惯》,他们都是系统呈现一个概念,受众一看,就感受到完整感。
维度2:形象类比
比如《苹果加桔子》、《成本砍刀》,把课程内涵用比喻类比等方法提炼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直观生动,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人眼前一亮。
维度3:真知灼见
比如《MOT关键时刻》、《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等课程名字,直抒胸臆,把课程最核心的价值通过一个观点表达出来,让大家一看一听,就感觉到富有品味和内涵。
维度4:以小见大
比如《颠覆5秒》、《火灾救险前3秒》,这样的课程名字,集中力量,传递出一种锐利感。
课程名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了课程内涵,清晰提炼了课程价值,并且让人眼前一亮。
如何实现,需要明确标准,掌握维度,提炼得法。
如有兴趣,可与乔恩老师深度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