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形势下,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在面对群众提出的疑问时,预防接种人员需要凭借较强的能力给予专业回应。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倾力打造“让预防接种声入人心”科普品牌,创新理念和形式,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该中心着力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科普和沟通能力,并通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此外,广州市疾控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共同建立预防接种体验式培训中心,开展多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其他培训项目,将高校的文化氛围、教学理念和预防接种实践深度融合,形成标准化课程,提升预防接种骨干的综合业务能力和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直面能力建设新挑战
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表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区域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常规开展的业务培训在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方面仍面临一些新挑战。
一是随着群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有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创新服务形式方面明显不足。二是预防接种工作投入不足,基层预防接种人员流动性大,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接种人员往往对预防接种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一知半解,无法将其融入工作。三是单独的学术讲座等培训比较零散,未形成系统的预防接种服务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基层工作人员做细、做优,乃至创新预防接种工作的需求。
创新打造骨干技能提高班
为系统地向预防接种技术骨干传递预防接种领域的前沿知识,使其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不断创新,市疾控中心于2022年申请并通过了第一批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预防接种骨干技能提高班。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部副部长张春焕介绍,该提高班聚焦补齐基层预防接种骨干人员的知识短板,在讲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同时,注重将理论教育与实操培训结合,综合提高学员预防接种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在经过多次研讨后,提高班设计了系统性较强的、有针对性和前沿性的课程,邀请多位学科领域内的著名专家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疫苗研发和生产等,教学形式包括情景演练、实地参观等。提高班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员,每年开展3期,采取每期3天全脱产小班教学的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联合建设体验式培训中心
2023年4月,市疾控中心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和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共同建成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预防接种体验式培训中心。培训中心致力于培养预防接种领域人才,传播现代科技和专业知识,同时为学生进入公共卫生领域提供实践平台。
培训中心位于南方医科大学公卫楼,设置实操基地和学术报告厅,总面积超400平方米。培训中心建有预防接种知识走廊、疫苗生产线相关微缩模型展示区等。以培训中心为依托,市疾控中心举办预防接种骨干技能提高班和其他培训项目,让学员感受高校文化底蕴和学习氛围,从而全身心投入培训之中。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育莲指出,大学充分利用公共卫生学院人才等资源优势,建成预防接种体验式培训中心,这对推进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助力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发展。
持续为人才成长注入动力
经过培训,预防接种技术骨干拓展了知识面,回到原单位后,以点带面,带动了预防接种工作水平提升。
依托预防接种体验式培训中心,市疾控中心未来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做优预防接种骨干技能提升项目,不仅将课程打造成为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标准化课程,还使其成为高校公卫专业在校学生的标准课程。
另外,基于我国东西部地区预防接种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州还将立足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推广广州经验,和各地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策划:全国疾控宣传平台
文:张漠 王雯
编辑:刘立夏
审核:刘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