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战疫最前线 民政有力量
2021-11-10 09:40  浏览:78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报记者 闫 洁

10月中下旬,两名来陕旅客核酸检测呈阳性,陕西省西安市迅速拉响疫情防控警报。全城区县干部包镇(街)、镇(街)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户,做到每户人员、外来人员、境外来(返)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均底数清。镇(街)干部牵头,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民警、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机关干部、养老护理员、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西安所有民政人“快反应、快处置、快阻断”,有力度、有温度地全力保障基层群众和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

夯实责任确保民政机构安全

面对本轮疫情,西安市民政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稳步推进封闭管理相关民政服务机构、摸底排查、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在严格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之外,更注重暖心服务。

以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为例,各区县民政局成立督导组,对辖区养老机构防控措施、防疫物资储备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马上召开现场会,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确保真抓实改。未央区民政局副局长赵静表示:“要‘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以更加严实的作风和措施消除疫情防控盲区、堵塞漏洞。”

地处莲湖区的派瑞康养护院,10月19日开始封闭管理,院里安排专人拍摄老人的膳食情况、康复锻炼等生活视频,及时在家属微信群里上传更新。入住该院的王爷爷说:“我完全认可院里封闭管理的做法,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家属王姐说:“看着老人生活得安全健康,我们很放心。院里采取的自我管理、自我管控、自我封闭是科学防控措施,我们作为家属非常赞成。”

此外,西安市民政局10月18日下发《关于加强婚姻登记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婚姻登记工作安全有序开展。据未央区婚姻登记处负责人张向明介绍,登记大厅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查验行程码和48小时核酸证明等疫情防控措施,业务办理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办结即离开。目前,每日业务办结量和疫情发生前一样,保持在30对左右。

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各级民政干部下沉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起筑牢社区防线。

碑林区民政局的全体党员下沉社区,组织协调并引导居民做核酸检测。10月22日一大早,所有人来到鸿雁社区核酸集中检测点忙碌起来。“注意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不要靠太近。”“请提前打开一码通电子码。”工作人员还挨家挨户宣传引导,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引导全体居民应检尽检。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第二天照旧早早到岗。民政干部踏实的工作作风,获得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一致称赞。

同样下沉社区助力核酸检测的24名新城区民政局党员干部,则得到了一个可爱的称呼——“民小暖”。他们身穿红马甲,在北张社区、三府湾社区2个核酸检测点忙碌着,有的维护秩序、帮老人核验健康码、耐心答疑解惑,有的拿起小喇叭开启“刷楼”模式,从1楼到33楼一层层宣传,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人。从白天到黑夜,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一位“民小暖”说:“医务人员几乎四五个小时都喝不上一口热水,我们再累也不能停下脚步,必须与病毒赛跑,让防疫步伐迈得更快一点。”

为居家隔离管理安上智慧之眼

社区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需随时待命、实时查看,工作任务繁重。而此次未央区的社区疫情防控在具有实时监控预警功能的智能门磁电子封条的帮助下,实现了居家隔离人员的智能化、精准化、人性化管理,在筑牢疫情防线的同时,也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压力。

未央区民政局作为社区农村防控组牵头单位,10月20日启动了居家隔离智能门磁安装工作,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本土确诊病例和外省旅游团密接人员实行“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管控措施。仅用4天时间,便完成智能门磁的购置、配发、安装,建立了区级平台1个、街道级平台10个,全区201个社区、50个村也分别建立平台,为居家隔离人员精准管理赢得了宝贵时间。

区民政局根据各街道居家隔离人员数据,在跟街道、社区沟通研判基础上,统筹发放设备,筛查审定需安装设备的重点管控人员名单。截至24日18时,未央区1333人(户)实现居家隔离智能化管理。

辛家庙街道新广路社区书记李小青对新技术赞不绝口:“这个门磁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每天要跑好几次上门查看居家隔离情况,现在我们通过设备实时监管,杜绝了脱管漏管现象。”电子封条可以拆下循环使用,杜绝浪费。

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封控区和管控区申请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怎么办?流动人口感染新冠肺炎导致生活困难怎么办?西安市民政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坚实保障。

全市每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的作用。莲湖区土门街道新桃园村的社区服务队发现,独居高龄老人唐先生陷入生活困境,一场急病让平日靠补助金生活的老人无力承担。服务队上报情况后,经街道综合评估,在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下快速为其办理临时救助。服务队队员说:“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怀不能落下。在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努力做好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

西关街道居民老郭因疫情无法外出打工,又突发疾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街道了解情况后,迅速启用临时救助备用金对其进行紧急救助。老郭感激地说:“真的太感谢政府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西安市民政系统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安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汇聚起共克时艰的民政力量,充满信心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10)

发布人:d260****    IP:183.195.0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