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你承诺 我就办 先上车 后补票——湖北省黄石市实行社会救助申报告知承诺制
2021-11-08 09:38  浏览:63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报记者 张雨点 通讯员 肖于建

在湖北省黄石市,困难群众只需带上身份证、填写一张承诺书和一张救助申请表,就可以快速完成申请流程,审核经办机构只需“核对结果与申请人收入财产申报表基本一致”,就可以确认纳入保障范围。低保办理时限从40天缩短到10天甚至更短;急难救助对象以小时为单位,当天申请当天就能得到救助……

简化事前受理

以承诺代替证明材料

过去,难免会有个别困难群众因无法提供相关材料证明而延长救助的时间。今年以来,这样的问题在黄石得到了解决。实行申报告知承诺制度,化繁为简,以承诺替代材料证明,申请人只需签署承诺书,提供身份信息,便可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后期,这些材料将由民政部门负责采集信息共享、网络核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内部核查核实,不再要求申请人来提交。

西塞山区澄月街道花园路社区67岁市民吴先生,常年在外务工。今年6月初,他因身体原因回到原籍接受治疗,高额的医疗费让他的生活举步维艰。困境之下,他委托亲属向社区提交了低保救助申请和《社会救助申请承诺书》及《授权承诺书》,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启动简化程序办理,审核确认通过了吴先生的低保申请,每月发放低保金963元。同时,将信息迅速推送给医保部门,协助吴先生获得医疗救助。目前,吴先生的病情趋于稳定。“政府给我的救助真的是太及时了。”他说。

“我们过去实行的社会救助事前审核流程是经过严格制度设计的,对规范低保工作、防范‘人情保、关系保’‘错保’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日益完善,核对数据源广泛、可靠,加上社会救助领域信用制度的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越来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先上车,后补票’模式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社会救助的管理成本。”黄石市社会救助局负责人刘辉说,通过证明“承诺”来确认社会救助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社会救助工作监管机制,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提高了救助效率。

优化事中审核

以诚信提速救助效率

据记者了解,实行简化程序前,黄石市社会救助流程从受理申请到调查审核,再到公示环节和审批发放资金,审核程序多,耗时长,效率低。今年4月,黄石市在城区试点实行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及失信惩戒机制,市民政局将城区居民申请低保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到街道(乡镇),对采取简化程序办理低保的对象,审核确认时限一再缩短。经办机构受理申请事项后,提交核对机构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核对结果与申请人收入财产申报表基本一致”便可采取简化程序确认纳入保障。同时,三榜公示变为一榜公示,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也不再是审核的必经程序。各街道(乡镇)还建起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急难救助对象,实行先救助,后补充说明,以小时为单位,当天申请当天救助,经办效率提高了,群众申请社会救助也更加方便、快捷。

西塞山区牧羊湖街道胡家湾社区41岁的余先生患有脓毒血症、糖尿病,几轮住院治疗后,花光所有积蓄,并拖欠几千元住院费。8月3日,他在社区申请救助,现场填写了《诚信告知书》《核对授权书》和询问记录。8月11日授权核对结果出来后,与本人承诺基本一致,符合简化程序,街道社会救助评审委员会立即对其低保申请进行审批确认,区民政局随即协调启动医保。从申请到救助仅用了一周。

简化程序、快审快批,万一后期核查过程中发现“错保”怎么办?在还没有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减少公开公示的情况下,就给予申请人救助,不免让工作人员多了些许担忧。对此,黄石市作出明确规定,对通过简化程序作出的审核确认决定,事后因其他原因发现是“错保”的,不作为追究经办人员责任的依据。“这样既贯彻了社会救助工作容错免责要求,也在客观上保护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刘辉说。

强化事后监管

以联合惩戒保障诚信申报

流程审核加速了,事后监管必须跟上。据记者了解,黄石市要求对采取简化程序纳入保障的对象,经办机构在纳入保障后1个月内开展入户核查,对保障家庭收入、财产情况进行复核,根据情况及时办理或取消、调整保障金手续。早在去年,黄石市民政局便联合13个部门,起草了《黄石市社会救助失信行为信用管理办法》,对失信行为作了详细划分,对失信惩戒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对低保等社会救助中经常出现的10类情况,按情节轻重分别列为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被认定为“失信”对象的将不能享受“诚信申报”和绿色通道等便利性服务;对严重失信的个人还将按规定列入信用黑名单,由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这套办法今年已经开始施行。

“我们加大事后监管,对事后发现的‘错保’,当事人采取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低保等情况,将通过停止享受低保待遇、追缴资金、罚款、纳入失信人员名单等方式进行处理,维护了低保政策的严肃性。”西塞山区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刘小佳说。

今年7月,花园路社区低保户黄某主动到社区申请退出低保,她说:“我老公曾经因患抑郁症,不能就业,办理了低保,现在每天坚持吃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也出去上班了,月收入有五千多,不应该再戴着‘低保户’的帽子。”低保户陈某表示:“我的小孩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外实习有收入,政府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救助了我们,现在家庭状况好转,我自愿退出低保。”

信用监管使居民申请救助时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自动放弃申请或退出救助的现象明显增多。花园路社区民政专干朱丽丽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想让低保户取消低保可难了,主动退出的更是少见。如今,通过各种失信惩戒政策的宣传落实,极大提高了群众对申报承诺及失信惩戒的认知,增加了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的透明度,促进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

“实行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制以来,全市已有100余名困难对象适用简化程序办理了低保。通过建立‘明白告知—诚信申报—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管理闭环,实现了‘你承诺,我救助’的目标,为困难群众开辟了快速救助的绿色通道。”据黄石市民政局副局长汪洪峰介绍,通过申报承诺、信息比对、失信惩戒,形成完整的社会救助管理闭环,低保等社会救助业务审核确认流程更简便、服务更优化、管理更严格、责任更明晰,社会救助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8)

发布人:28f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