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要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当这些号召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更多的人开始向军人、退役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投注更多的关怀。拥军惠军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它更应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事业,应该集全社会之力推动社会化拥军,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是最近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也正是国家关于军人群体服务保障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在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
退休年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军人、退役军人及军属群体亦是如此,近日,有平台推出《军人家庭专属养老金》,让军人家庭成员男60周岁/女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并为军人群体特性,免除其职业类别、健康状况等限制,皆在帮助军人家庭成员退休后保证养老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营造全社会拥军惠军的浓厚氛围。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随着更多精准对接军人需求的公益活动模式创新,必将让更多的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享受实惠,提高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让更多的社会企业爱心和力量更好的服务军人家庭,切实提高军人家庭服务保障水平,为强军多做更多贡献。
作者:张守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