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我和我在乎的家乡丨洼里村的逆袭
2021-02-12 19:20  浏览:43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琳 见习记者 孙浩

编者按:家乡,总有我们在乎的人、在乎的事、在乎的发展和在乎的变迁。2021年春节,齐鲁壹点联合可口可乐重磅推出《我和我在乎的家乡——春节蹲点报告》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见闻,记录我们每个人所在乎的家乡,展现山东决胜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在潍坊市坊子区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四面丘陵、交通不便,村民10年前还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村里村外全是泥泞土路。而就是这么一个“老大难”,近年来靠着发展现代农业成功“逆袭”,三分之二农户加入合作社,每年有土地流转费、工资、分红等三份收入10万元以上。这个村就是洼里村,2020年底,它摘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金字招牌。


“放在过去,这样的好日子想都不敢想。”作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52岁的洼里村村民刘金林感慨颇深,十年前他们一家五口人年收入总和不过万元左右,而如今他和妻子两个人一年能赚十三四万元,“相信以后会更好,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曾经,“一年舍不得吃几顿肉”

“我们村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一到雨季四面的水就往村里淌,汇集成一片水洼,因此得名‘洼里’。”村民刘金林说,以前的洼里村特别落后,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入只有300元左右,村里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只能外出打工,根本顾不上家人。


他回忆,十几年前在外打工每个月收入500元左右,妻子在家种着八亩地,一年总收入也就8000多块钱。“我家情况特殊,上面要给父母养老,下面要供孩子上学,我们两口子真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刘金林说,那时候一年到头舍不得吃几顿肉。

“村里绝大多数家庭都跟我家差不多,村子本身就穷嘛,集体经济更是没有钱。”刘金林说,那个时候村民家中连自来水都没通,大家伙只能去村委集体井那里打水喝,非常不方便。

说起村委,刘金林告诉记者,那是个破烂不堪的小平房,里面连个像样的书柜、桌椅都没有。村里的交通就更不用说了,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土路,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情况发生转变是在2011年。

2011年春,时任潍坊建设集团项目经理的刘向东在坊子区委区政府的嘱托和村民期盼下,放弃高薪,毅然回村任村支部书记,全票当选村主任,挑起了洼里村产业兴旺和经济发展的重担。当年,他就个人垫资360余万元,带动党员群众捐款出工,为村里修路、改电、通水、建新村委,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月8日,刘金林带着记者在村里边转边介绍,所有道路全部硬化成了柏油路,主路两旁种着密密麻麻的景观植被,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村史馆一应俱全,还有洼里村特有的“星创天地”,专门用于对外宣传展示村里的有机果蔬产品。


现在,“买新房买新车一把付”

如何带领村民增收,成为刘向东回到洼里村后的首要任务。经过考察,村里决定突出本村的水土和交通优势,优先发展设施农业。为此,洼里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投资200多万元,流转村土地300余亩,建设19处日光温室大棚,成立了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建了玉泉洼生态观光园,开始探索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2012年3月,村两委决定大力拓展有机循环农业,对玉泉洼生态观光园进行了为期3年的有机种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转换。

转型发展之后的第一季,由于有机蔬菜成本高、品相不好、产量低,市场认可度弱,联合社亏损67万多元。为解决盈利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洼里村的党员干部主动去职业学校、到龙头企业、到外地城市,千方百计学习新技术,销售有机蔬菜。坊子区委区政府也主动帮助找销路、引项目,帮促玉泉洼村创品牌、闯市场。在各方努力和帮助下,玉泉洼有机果蔬品牌逐步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各方认可。


“刘书记提出建大棚,承诺我们村民只管种,他会统一收购,然后再想办法卖出去,不会让村民吃亏。”刘金林吃下定心丸后,把心一横,拿出家里总共4万元的积蓄,又跟亲戚朋友借了6万多元,花10万多元建了一个占地四亩的大棚。2011年冬天,大棚建好后种下了第一批西红柿,来年3月份果实陆续成熟开始出售,到了6月份全部售出,刘金林一合计纯利润2万多元。“我从来没有挣过这么多钱!”他兴奋地说。

接下来的几年随着技术更加成熟,大棚种植越发“顺风顺水”,一年两茬种下来,能挣7万多元。“在我们村种大棚有个好处,合作社出技术员负责指导养护,我们村民不需要过多操心。”刘金林的大棚种植步入正轨后,他就完全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到玉泉洼合作社内上班可以再赚一份工资,每月5000多元,一年下来又赚将近7万元。

“从我家步行到合作社,用不了十分钟,家里老人有事我也能及时赶回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刘金林告诉记者,如今很多村民都在合作社里任职,赚钱养家和照顾亲人两不耽误。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村子的村民就业,惠及更多人。

兜里有钱了、日子富足了,近两年,刘金林付全款在坊子新区为儿子买了婚房,花10多万元装修,又花10多万元买了新车。去年,他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在棚里种下了有机草莓,如今正享受着“大丰收”。


逆袭,从落后村到亿元村

如今的洼里村,可谓日新月异、处处是景,先后揽下“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称号。2020年底获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完成了从“落后村”到“亿元村”的华丽蜕变。

2021年1月31日,洼里村又完成一项大事——玉泉小区一期3栋群众安置楼选房完毕,村民们眼看就能住进楼房,生活质量再进一步。玉泉小区是洼里村为全面提升优化村庄布局,着力打造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的一项举措。

玉泉洼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融合的方式发展。玉泉洼合作社领建的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已是山东著名的乡村振兴标杆,仅2020年就申报了智能种植床、能量屋和酵素菌种技术等3项国家专利,目前直接带动周边8个村庄的3800亩土地,带动800户农民户均年增收1.5万元。

“玉泉洼现有农产品加工区面积100亩,建设蔬菜保鲜储藏及加工厂5000平方米,通过精选深加工、装箱运输等方式,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型商场、会员客户,年深加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600万元。”刘向东介绍。在农业休闲观光方面,玉泉洼观光生态园建有农家乐采摘区、观景垂钓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CS野战基地、生态酒店、天然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及农贸市场、购物超市、农资超市、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在产品销售方面,建有玉泉洼有机农产品销售平台,每年销售量达到1800吨,每公斤均价18元,销售额3240万元。

在刘向东看来,玉泉洼有机农业示范园区近年来能够一路迅猛发展,其根基在于建立了与村庄、农民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我们园区内的蔬果种植大棚和养殖设施等,在实现投入品、管理技术等统一管控的基础上,能够分给农户经营的,就尽量分下去。与农户约定设立保底产量,超产部分七成归农户。”刘向东说,“很多社员在园区有股份,到年底可享受分红。”

正是靠着尽可能地让利于民,玉泉洼园区真正让周边农民动了起来,进而全力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


发布人:2b3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