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给2020年的投资做个总结
2021-01-03 05:09  浏览:54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来源:韭菜投资学

这篇比较长,想和大伙多分享一些我最近的思考。

2020年A股表现不错,代表全部股票的万得全A指数上涨25.6%。

但想赚钱也没那么容易,市场并不是普涨。除去2020年上市的新股外,只有53.4%的股票上涨,涨跌幅的中位数只有2.8%。

也就是说如果是随机买股票的话,2020年是赚不上钱的,如果挑的股票不好,还有不小的概率赔钱。

这就是这一年A股的特点,有的股涨很多,有的股还下跌,极度的结构性分化。具体来说两方面:

一是行业的分化,3月后,随着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必需消费、医药、科技三大板块走强,明显跑赢其他行业。直到接近三季度,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下,周期股才回暖,医药、科技开始调整,但必需消费仍然上涨创出新高。

二是个股的分化,行业龙头股上涨明显,中小股票表现较差,对部分明星白马股,市场给出了从未有过的高估值溢价。随便举个例子海天味业,下图是上市以来这个股票的市盈率变化:


该怎么看待抱团现象呢?市场上有一个流行的观点,说随着这几年外资的流入,A股正在美股化,而美股就是大盘蓝筹风格强,小盘股不行,少数龙头股持续上涨,消费在美股也是长牛的好行业,因此以后A股也会延续这个风格,消费行业和龙头股的抱团会持续。

我不赞同这个判断,因为从历史来看,这个说法有好几个点都值得推敲。

1. A股是否会很快美股化?

我们说美股化的时候,本质指的是投资者结构的转变。

美股的特点是机构市,市场上的股票主要由各种机构持有,个人投资者占比极低。机构投资者普遍持有期更长、换手率更低、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没有散户明显,因此机构主导的市场,特点就是波动性较低,更容易出慢牛。

美国股市之前也是散户主导的,散户退出市场,发生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一个大背景是美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人们可以把钱放在养老金账户里,这笔钱政府先免收所得税,然后提供几个基金组合,大家可以自由去选择用养老金账户里的钱购买,直到将来取钱的时候再补缴税就行。

自己买股票没有税收优惠,把钱放在养老金账户里买基金有税收优惠,那人们肯定都更愿意通过养老金账户来买基金了,这个过程大大加速了美股散户退出市场的过程。

A股目前仍然是散户市,这些年虽然外资和公募基金持股占比提高了,但以自由流通市值计算,这两类投资者也只分别占9%的份额,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仍然超过50%。再加上个人投资者换手率更高,A股70%以上的交易额都是个人投资者贡献的。

未来A股散户占比会逐渐下降,但是国内目前没有像美国一样的税收鼓励政策,散户基数也还足够大,显然A股不太可能很快就完成美股那样的机构化。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A股依然会是受散户交易影响很大的市场,容易出现大波动的散户市特点,还会继续存在。

2. 美股真的大盘蓝筹涨得好,小盘股都不行吗?

就算A股真的美股化了,从历史上看,美股本身也不存在大盘股强于小盘股的现象。相反,在美股,小市值依然是长期有效的增强因子。

下图是代表大盘蓝筹的标普500指数(地位类似于沪深300)和代表中小盘风格的罗素2000指数(地位类似于中证500)。


自1979年以来,目前是罗素2000指数表现领先,在不同时间阶段,两者互有胜负。

大盘股表现明显好于小盘股的,有几个明显的区间。第一个是1970-1972年的美股“漂亮50”行情,第二个是1996-2000年的科网泡沫行情,第三个是2019-2020年的互联网巨头行情。

而在这些大盘股行情之后,市场都出现了风格转换。漂亮50行情结束后,美股出现了一波超过10年的中小盘股行情。科网泡沫破裂后,从2003-2008年,都是小盘股大幅跑赢。2020年11月之后,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预期的加强,小盘股也已经再次跑赢大盘股,2个月时间罗素2000指数已经跑赢标普500指数近15%。

从历史上看,只有大小盘风格的轮动,从来没有说大盘股一直涨得好,小盘股一直不行的现象发生。说美股只有大盘蓝筹涨得好,只是历史某个阶段的暂时现象,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但有一点要注意,我们说的中小风格,并不是市场上市值最小的那波股票,而是相对较小的。像罗素2000指数,大致就是在美股里排1001-3000名的股票,在美股6000多家上市公司里,也是排在前一半的。市值真的特别小,排在最后那些股票,有很多都是半死不活的公司,确实也不大行。

相应在A股里,代表中小市值的,也不应该去选那些处于退市边缘、市值最小的公司,而应该选中证500、中证1000这样的指数。中证500大致就是排名301-800的股票,中证1000就是排名801-1800的股票,在A股4000只股票里,也都处于前一半。

3. 美股真的是少数龙头股一直上涨吗?

龙头上涨这件事儿是后验的,而不是先验的。我们看到一个公司的股票多年来持续上涨,不断创新高,可以事后说哦这就是龙头。但现在看到的龙头,未来能不能继续持续快速上涨,是不一定的。

咱们用美股两个抱团龙头股的时期为例来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美股70代初的漂亮50行情,当时的市场资金抱团在一些业绩稳定、ROE较高的龙头白马股上,称为“漂亮50”。

在1970年-1972年间,漂亮50的平均涨幅,大约是标普500指数的一倍,估值提升明显,表现非常好。由于公司大、业绩稳定、股价又一直涨,当时市场都说这样的股票买了就可以放一辈子不管了,反正业绩会一直增长,价格贵一些也可以买。

但事实是,1973年后,漂亮50的泡沫就瓦解了,估值下杀,股价大幅回落。虽然在波动之后,很多漂亮50公司的业绩重回增长,但估值却再也没有回到过当时的高点,不少公司的股价,都在十多年之后才有机会再创新高。

第二个例子是2000年的科网泡沫,当时市场认为互联网是划时代的改变,网络概念的公司未来都有巨大的成长性,股票也都炒出很高的估值。我们从中可以找出微软、苹果这样的长牛股,在科网泡沫破裂、股价大幅下跌后,又继续上涨,不断创出新高,但也可以找到像雅虎、思科这样当时的龙头,在随后的发展中不那么顺利,股价再也没有回到过当初的高点。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第一个就是龙头股能不能持续上涨,还得看具体公司未来的发展会不会好,本质上还是挑选好公司。不能认为龙头股上涨是一种风格,只要买龙头股以后就无忧了,当前的龙头股里,既有未来会继续涨的,也有将来不行的。

第二个是买入好公司也要看价格。在市场抱团火热,公司估值非常高的时候,大概率都不是好买点。例如漂亮50之中的麦当劳,现在价格比1970年代初涨了150倍左右,可以说是长线大牛股了。但如果在1972年泡沫里面买入,之后要被套10年才能解套。科网泡沫中买的苹果要解套,要等上4年,买微软要解套,要等上13年。

第三个是任何一次抱团的泡沫里,市场总会找到看多的理由,都是极度看好这些公司的想象空间。身处市场里的人,往往会被股价的上涨所麻醉,变得相信这些理由。但从历史上看,这些抱团股的成长性最终都会被高估,每一次抱团都会以瓦解来结束。

4. 消费真的是长期跑赢大盘的行业吗?

要分阶段看。在美股里,自1995年以来的这25年,标普500必需消费指数并没有能跑赢标普500,这一时期真正跑赢大市的,是标普500信息科技指数。


美国消费股跑赢大市的时期,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伴随着美国文化向全球输出,消费品公司完成了全球化,业绩大幅增长。比如巴菲特钟爱的可口可乐,在1980-1995年间获得了数十倍的回报(巴菲特是1988年才买的),远远超过标普500。但在1995年之后至今,可口可乐也未能跑赢标普500指数。

哪个行业能跑赢大市,并不是固定的,未来哪个行业走的好,一定是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关的,股价最终离不开基本面,只有在那个时代有大发展的行业,才会跑赢大市。

消费股会不会好,还要具体分析。A股这些年消费板块向好,大逻辑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支出提高,这个趋势在未来仍然可能持续,消费板块确实存在很好的增长机会。但鉴于目前消费股的估值已经很高,透支了很多未来的增长预期,股价在未来很可能难以获得太好的超额收益。

小结一下,我的观点是A股目前的抱团股牛市都不可能一直持续。从历史来看,美股里也不存在所谓的大盘股、龙头股一直牛的现象,我们也不能期盼所谓的A股美股化,让现在的这些抱团股能够一直这么涨下去。从逻辑上想,2020年抱团股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估值的提升,而不是业绩的提升。但估值是有天花板的,靠估值提升带来的股价上涨,总归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至少这么快上涨的速度不可能一直保持。

但是现在的市场里,抱团现象仍然在越演越烈。就算我们认为它不可能长期存在,也不应该像鸵鸟一样把头往沙子里一扎,假装看不见,也不能像赌气一样,说反正我不看好抱团持续,你们爱抱就抱。市场之所以出现抱团,一定是有原因的,咱们还是要搞明白,市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抱团?抱团什么时候会瓦解?我们能不能利用抱团现象获利?下面再说说我对这3个问题的思考。

1. 为什么会形成部分股票的高估值抱团?

有三个原因:

(1)低利率环境

低利率环境会推高股市的估值,因为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的回报下降,股票的相对吸引力就上升,大家就会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股票。简单来说就是放水、钱多。

今年疫情之后,全球央行联手大放水,各国股市的估值水平都水涨船高,A股也一样。2019年初的时候,我公众号上的股债利差估值分位还是个位数,现在已经上升到了超过50%。

(2)成长性稀缺

受疫情冲击,大部分行业的业绩都出现了下滑。在市场还判断不出疫情影响会持续多久的时候,就会先回避这类受冲击的股票,转而去买受疫情影响小、成长性相对确定的股票。

在美股里,大家买的就是互联网科技,这些股票反而受益于线上活动增加、居家办公。在A股里,大家买的就是必需消费、科技、医药。

因为其他股票的成长性受挫,这些仍能保持成长性的股票就显得更珍贵,就值更高的估值溢价。

(3)新增资金的偏好

2020年市场里增量最明显的资金,是公募基金,其次是北向资金。这两类资金的偏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喜欢买消费、医药、科技的龙头股。

特别是公募基金,2020年是公募基金发行的大年,热度可以比肩2015年的牛市。基金上涨,基金公司就容易吸引投资者,去发更多的基金,之后又拿这些资金去买之前已经持有的股票,形成了一个自我反馈的正循环。

2. 抱团什么时候才会瓦解?

当上面这3个导致抱团的原因出现变化的时候,抱团就可能瓦解。历史上的抱团瓦解也多是这种情况,但每次的瓦解时点又有差异。

比如美股漂亮50的抱团瓦解,是因为石油危机引发经济滞涨,漂亮50股票的业绩受到影响,同时美国市场利率开始走高。

再比如2000年科网泡沫的瓦解,从1999年开始,美联储就连续6次提高了利率,但这次加息并没能阻止泡沫继续推高。直到2000年3月后,上市公司披露财报发现很多互联网公司业绩都达不到预期,泡沫才开始破裂。

针对A股的这次抱团,我猜想可能导致瓦解的信号有:全球市场升息导致低利率环境不再、经济大复苏导致成长性不再稀缺、抱团股业绩变脸导致成长性证伪、公募基金发行量下滑导致抱团效应减弱。而在这些信号出现前,抱团就还有机会持续。

3. 如何应对抱团

我在2020年反思最多的一点,就是对抱团股参与的不够。我自己的主要持仓都是中证500股指期货,期货加上吃贴水的收益,2020年也相当不错,但打新门票也没买抱团股,毕竟也是错过了抱团股这一波。

拿我管理的基金组合久聪定投来说,之前有一段时间,医药行业的估值分位是挺低的,那段时间组合就在持续定投医药。后来医药一直涨,到估值分位60%之上的时候,我们就暂停了每周定投,但还持有存量持仓。后面医药还涨,涨到估值分位80%-90%的时候,我就把组合里持有的医药基金卖出了。可后面医药又涨,而且涨了很多,过早卖出导致错过了医药的一波大行情。

这波抱团行情里,必需消费、科技、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远远超过了之前10年间的历史估值最大值。比如医疗保健的行业指数,从市盈率的变化看,2020年这波牛市的泡沫,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峰值。如果简单按照历史估值分位来判断,那80%-90%估值分位卖出肯定是合理的,但事实就是过早下车了,错过了最肥美的行情阶段。


单单是高估值,未必会引发抱团的瓦解。当市场认为低利率环境还将持续,抱团股的成长确定性依然高的时候,在增量资金的不断推动下,市场可能会维持或接受更高的估值。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考虑提高一些对估值的容忍度,并不因为单单的估值超过历史最大值就卖出,因为估值是可能创新高的。可以考虑在进入高估值状态后,更多的去关注利率环境、季度业绩的变化、市场趋势,当出现不利信号的时候再考虑减仓。

当然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既要享受泡沫带来的收益,又防止泡沫破裂把自己拖下水。索罗斯说泡沫来了我就拥抱它,但在2000年的科网泡沫里,他旗下的量子基金是先通过拥抱泡沫赚了钱,但最后也一样没逃过泡沫破裂巨额亏损的命运。我们总是不可能赚到市场里的所有钱,平静接受,适当争取就好了。

对市场的总结和思考就到这了,最后说说我管理的基金组合的情况。

我目前有3个基金组合,久聪定投、久聪基金经理优选、久聪固收Plus。

之所以做了3个组合,是因为它们适合不同的需求。

久聪定投用来打理增量资金,每周固定金额定投。

久聪基金经理优选是个主动型的股票组合,适合长期持有,可以定投,也可以用来配置存量资金。

久聪固收Plus是稳健型的债券组合,追求小回撤下的平稳增长,适合不想承担大波动的人。

这几个组合,都可以下载“蛋卷基金”app,搜索名字就可以购买。下面分别来说:

1. 久聪定投

久聪定投2019年7月18日成立,已经1年多的时间了。我是每周投3000元,到现在投入了21.3万,获利3.4万。按获利金额比总投入算,收益率是16.98%,但因为我们是定投的,资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投入的,所以应该按资金占用的时间来计算年化收益率,是22.06%。

四季度久聪定投表现不太好,导致今年7月上涨以后才开始投的小伙伴,现在都没赚上钱。主要原因是中证500指数自9月开始走弱,表现明显弱于沪深300,而且组合之前持有的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在这个阶段增强效果不佳。同时,组合持有的银行、地产、基建等几个价值板块的行业指数,在四季度表现也弱于大盘。

我们在四季度相应也做了策略调整,将之前持有的富国中证500基金,调仓到了另外4家基金公司的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上,每期定投的中证500指数基金,也由1家改为4家。这样调整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投多家公司的指数增强基金,分散单只基金策略失效的风险;二是分散投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可以获得更好的打新增强收益。

目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中等水平,作为一个定投型组合,是不能在偏高的位置去不断增加筹码的,肯定要考虑防御性。

组合目前每周有30%的资金,都定投到偏债的基金上,剩余70%的资金投资股票类基金。如果未来市场继续上涨,估值继续抬升,那组合将继续减少或者暂停股票类资产的买入,改为买入债券类资产。如果估值抬升到出现泡沫的阶段,组合会调整存量持仓,卖出股权资产,买入债券型资产。

在板块选择上,组合依然会保持中证500宽基指数定投,加上价值、周期行业定投的框架。正如我前面说的,从历史上看,市场风格总是轮动的,不能认为沪深300阶段性的强于中证500,未来就能持续跑赢,相反,对于定投策略来说,暂时落后的中证500才更有定投价值。

同样道理,作为定投策略,也不适合去选择目前偏贵的抱团板块,即便抱团可能持续,但目前的价格已经不适合依靠平摊成本取胜的定投策略。在行业上,组合依然会选择偏防御性的价值板块,同时投一些价格依然便宜、进攻性较强的周期板块。

我还是要给大家打打气的,定投策略会常常遇到逆境,我们一起继续坚持,逆境中不放弃,才能等来开花结果!

2. 久聪基金经理优选

久聪基金经理优选是一个主动管理的股票型组合,优选了10个长期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经理,成立于2020年6月1日。

由于主动基金现在都是投抱团的成长股为主,这个组合明显受益于今年的抱团行情,成立以来总收益43.35%,年化85.80%,表现非常好。

定投组合需要给大家打气,这个组合我要劝大家放低预期,就像我们前面分析的,抱团股的股价上涨不可能一直以这样的速度持续,主动基金的业绩,也不可能一直像2020年这么好,未来在基金经理们在认为必要的时候,也会进行调仓,组合也一定会随着市场涨跌经历波动。

但波动是无法预测的,我们的期望是通过投资优秀的主动基金,长期获得市场的增长和选股的超额收益,最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坚定信念,长期持有。在A股,由于大量散户投资者的存在,主动基金还是有很大机会通过选股来建立超额收益的,我相信这个组合长期持有,一定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3. 久聪固收Plus

久聪固收Plus是一个债券类型的稳健组合,目标是控制回撤,平稳增长,成立于2020年5月21日。这个组合成立以来年化收益5.23%,组合最大回撤只有1.02%,符合稳健的定位。

这个组合没那么多要说,本身表现比较稳定,什么时候买都行。目前债市和股市的吸引力基本相当,这个组合也很有配置价值。11月下旬以来,债市开始重回上涨,现在10年国债仍然在3.1%以上,也还是可以买入的时点。

就这些了,其实不论持有哪个组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信念,这也是我开年希望跟大家分享这么多的原因。道理明白了才能建立信念,有信念才可能长期持有,而只有长期持有,才能一直分享市场带来的回报。


发布人:abae****    IP:117.173.5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