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即将迎来十七连涨,退休老人们都很高兴。不过还是有的一些人觉得,能不能缩小些养老金差距呢?比如养老金超过五千元的人不调整。
其实,养老金的高低差别是有原因的。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来,大家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能够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缴费年限、本人的缴费基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年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等等。
国家制定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也很明确是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对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适时调整。职工工资增长,物价增长,养老金超过5000元的人不变,这会造成养老金收入的贬值。那谁还愿意按照高基数缴费,长时间缴费呢?
我们养老保险退休条件,实际上非常简单,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就可以办理退休。如果说都按照60%基数缴费15年,按照现在的社平工资计算,总共也就缴费10万元左右。如果是以前年限缴费,基数低,缴费钱数还会更少。这些钱要支付一个老人一辈子的养老金待遇。够吗?
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而我们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不到55岁。未来人们的预期寿命,还是会不断提升。现在最低基数缴费15年养老金都能领到800~1000元,10万元只够领取8~10年。而且退休养老金还要年年增长,还要支付丧葬费、抚恤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等待遇。不够的。
其实很多人指望的是,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给老人发放养老金待遇。国家补贴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实际上主要从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收入而来。2021年按照财政预算显示,国家还将补贴社保基金2.27万亿元。指望国家补贴也不现实。
按照目前我们养老待遇的形成方案,主要还是通过鼓励大家较高基数缴费、长时间缴费的模式,减轻社会保险的征缴成本。不能说,征缴一亿元社保费,征缴成本就要超过一亿元吧?不过,随着未来国家将社会保险移交税务部门征缴,通过健全征缴模式的方式提升参保率,确实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养老保险的待遇计算模式。不过,路还比较远。
目前,国家优化养老待遇的模式是通过多种调整模式来缩小养老金水平。养老金调整主要分为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定额调整是人人增加相同的钱数,这就是属于公平标准的部分。挂钩调整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这就是贯彻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模式。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进行照顾。通过这样的调整,一般来说总体的调整额度会分为多个部分,能够有效缩小养老金调整的水平差距。
比如说2020年山东省养老金调整方案,养老金1000元的老人会增加90多元,增幅是9%左右。而养老金5000元的老人可能会增加200元左右,平均增长幅度也就是4%。虽然说具体额度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养老金水平比例差距却明显缩小。我岳母刚退休时养老金390元,其他人却能领养老金1000元。可是,经过近20年的调整,两人养老金一个是3100元,一个4500元。差距额度虽然大了,但是养老金水平差距可缩小了太多。
就目前我国的养老待遇形成体系,还不适合实施养老金5000元的人群不调整的方案。但是相信未来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也是有可能是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