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河南省平顶山市的街头,一名年轻女子,给母亲当街下跪,跪求母亲不要再买保健品。可是,母亲根本不顾路人的劝说和女儿的哀求,拂袖而去,对下了女儿一个人跪坐在地上哭泣。
老人热衷于买保健品,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那些上街买菜都要讨价还价很久,多花一分钱都心疼的老人们,在买保健品、保健器材方面却是一点也不含糊,动辄成千上万的保健品和保健器材,眼都不眨的买回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年龄越大越惜命,说白了就是怕死。所以,他们才会在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材方面舍得投入。其实,人老了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不是坏事,作为儿女的也应当支持。可是,问题是一些没有道德的商家就是看准了老人惜命的这种心理,使出各种伎俩诱导老人们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材。而事实上,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实际的影响价值和疗效。
针对老人们的心理,商家想出了各种方法诱导消费。比如,以送几个鸡蛋、大米之类的小恩小惠,诱导老人们来参加各种健康培训,打着免费的旗号让老人体验健身器材。接下来就是各种洗脑,让老人们觉得不用他们的东西,身体就会出问题,进而产生恐慌心理,接下来就是毫无节制地开始买回各种保健品。平顶山街头所发生的这一幕,相比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
除了惜命怕死之外,还有老人最怕的一点,往往也是子女们所忽视的,那就是特别怕孤独,特别需要情感上的慰藉。很多空巢老人,儿女长大成家后,如果不能好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就会倍感孤独。而保健品商家也正式看中了这一点,大打感情牌。据一个网友说,她的母亲在一个卖保健品的公司里面有三个业务员都是母亲的干女儿,平时干妈干妈的叫,都把母亲叫晕了脑袋。
对于那些孤独的老人来讲,遇到这样的销售,是很难抵抗的,他们觉得这些销售人员比自己的亲儿女还要亲,所以,在花钱买他们东西方面也是一点也不吝啬,“女儿”对自己这么好,自己就该照顾照顾她们的生意,哪怕明知道保健品没用,也没关系。
所以,针对老人无理性消费保健品的现象,我们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一方面是老人的不理智和商家的不道德,可是,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子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够,陪老人的太少。
当然,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子女们都是在负重前行,各有各的事情,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也非常的辛苦。但是,即便如此,也要抽出时间和经历去照顾老人的身体和情感需求。对于老人们来说,现在生活富裕了,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她们需要更多的情感慰藉。
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一句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很多人,就是把孝顺当作了赡养父母那么简单,觉得让父母吃饱穿暖就是孝顺,可是,正如孔子所言,如果仅仅是能养,那和养狗有什么区别?孔子的话尽管有点不好听,但是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变老了就会变得像小孩子一样,更需要感情的投入,而不仅仅是”养“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