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特约评论敢为人先的“磐安模式”
2020-10-16 11:06  浏览:9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标题:特约评论敢为人先的“磐安模式”

□特约评论员 徐步云

如何做好养老事业,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民生大事。磐安县60周岁以上老人已占常住人口的22.4%,接近于国内大城市的人口结构。“医共体+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的顺利启动,是磐安县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综观磐安县“医共体+医养结合”体系建设规划与实践,至少有以下8个特点。

一是政府的责任担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磐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政治站位高,主动意识强,不仅亲力亲为,提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磐安模式”的设计架构,而且主抓大盘山医养结合样板项目,以实体建设诠释新理念,用创新实践描绘新目标。

二是组织的精致构架。磐安县医养结合新型养老体系的组织突破了常规性政府项目的构架,明确以“医共体+”为其组织形式,即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县域医共体为主要操盘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面负责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运行。

三是部门的协同共建。养老的政府责任还体现在多部门的业务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是必须的。医疗、养老、康复集为一体,是各项服务之间互补的需要,也促进了卫生、民政、残联资源的合理使用。

四是网络的精密布局。根据实际需求和运行可能,设计多种养老服务模式覆盖全县域。特别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医养一体”、帮助县域内各类公办、社会办、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养中融医”,和通过签约医生对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等方面,有了新的实质性突破。

五是保障的优先到位。保障到位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财政的项目支持、部门相关经费的按章拨付,更重要的是医保根据新的服务业态,及时指导厘清政策边界,精简相关管理程序。县卫生健康局、医共体加强现场工作领导力量。

六是技术的专业指导。大盘山医养中心在建设中十分重视技术指导,普及更新常见老年病防治知识,从设计和施工中都十分注意保障老人安全,以及老年患者心理常见问题的疏导等。

七是角色的温馨转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体现了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理念。不论是医还是养,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十分重要,他们既不是简单的护工,也不是单纯的医生,新角色是医养结合新型养老的服务人员。大盘山医养中心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对老人的称谓转换,员工肢体语言的转换,对失聪失明老人的特事特办,连室内外标识指引及周边环境植被均突出地方特色的中药品名元素。这一切都说明了角色的温馨转换正在进行中。

八是环境的生态利用。磐安县有十分好的自然条件,森林覆盖率达80%,负氧离子多,中药品种多质量好,利于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磐安县将休闲养生理念引入新型养老模式的设计中,应用生态优势,为老年人的健身、休养、康复提供了有特色的服务安排。

“磐安模式”还给我们提供了三条启迪。一是创新的理念统领谋篇布局。磐安的创新理念是政府挑起重担,多部门协同顺畅。赋予医共体为主抓手,加快项目落地,同步为医防融合提供了最佳切入角度。

二是精准的目标保障满盘皆活。磐安的目标是全力打造医养结合新型养老的省级样板,集中资源、提振士气、克服各种羁绊,体现一种事业心和紧迫感。

三是多样的方法提升推进动力。县域的情况千差万别,设计多种模式,用多种方法,才能把公立的、私营的、公建民营的、PPP项目的各种养老资源动员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有高标准要求的服务体系。磐安县因地制宜,敢为人先,拉高标杆,放大格局,努力打造覆盖全面的高质量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创新精神值得各地借鉴。(徐步云)

责任编辑: 小云

【来源:健康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发布人:051d****    IP:125.64.7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