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讲究“以孝治天下”,地位不正的唐肃宗必须会把唐玄宗接到身边以尽孝道,同时玄宗在身边远比在四川更好控制。这是从面子工程到政治考量综合评定的结果。
望贤迎驾图。唐肃宗擅自即位于孝道有亏,必须要千方百计弥补。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从长安出逃。早就对玄宗刻意压制自己不满的太子,趁机发动马嵬之变,随后与玄宗分道扬镳,彻底放飞自我,不久之后便在大臣的劝进下“迫于无奈”地在灵武即位,并且立刻改年号为“至德”。玄宗对于这一切完全蒙在鼓里,还在调兵遣将平定安史之乱,使者来到成都宣告这一消息才恍然大悟。然而木已成舟,只能强作笑脸地表示,我儿子这么做是顺应天命人心,做得好啊!但内心肯定是大骂不已。
对此,肃宗是怎么表现孝心的呢?当唐玄宗把代表皇帝的印信交给使者带回到灵武之后,肃宗即位才算完全合法了。面对使者带回来的印信,肃宗每天朝拜,就像去拜见父亲一样;到当初李林甫陷害自己,就想把李林甫挫骨扬灰,但李泌劝阻说如果太上皇知道这事,内心一定会很忧虑,万一有什么好歹,人们会觉得陛下拥有天下却不能侍奉好父亲。肃宗听闻之后痛哭不已,说自己考虑的不周到;肃宗在指挥安史之乱的时候,格外强调一定要收复长安,打扫宫室,迎接上皇回来,以尽孝心。
虽然肃宗即位是迫于形势,但在注重孝道的古代,擅自即位就是不孝的表现,甚至是非法的。肃宗尽力表现出一副孝敬父亲的样子,就是为自己树立正面形象,以减少私自即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唐玄宗晚年影视中的形象。玄宗就是想留在蜀中,肃宗也不会同意。唐朝官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之后,肃宗准备把玄宗接回长安,并表示希望上皇回来继续当皇帝,自己依旧是太子。接到诏书之后,玄宗生气地说,回去告诉皇帝,请把蜀地给我养老吧,长安我不回去了。玄宗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肃宗这出戏演得太假了!
在李泌的劝说下,肃宗又写了另外一份诏书说,皇帝日夜思念父亲,希望把老父亲接回到身边好好奉养,以尽孝道。玄宗看到之后才开心起来,说道,现在我是天子的父亲了。
在迎接玄宗回京上,肃宗也是大费苦心,身穿代表太子身份的紫袍去见父亲,又为玄宗牵马在前面引路,给百姓表演了一副父慈子孝的感人画面。然而见面之前玄宗就让护卫的士兵把兵器放到仓库里了,避免被怀疑,而肃宗则带着三千全副武装的士兵过来了。
然而,玄宗毕竟是开创了开元盛世,在位四十多年的皇帝,虽然遇到了安史之乱,但个人微信还在。如果让玄宗继续在四川,那岂不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这对肃宗肯定是不利的,万一玄宗不甘寂寞,在四川又掀起什么风波,自己鞭长莫及也不好控制。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把玄宗接回身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是有什么想法也掀不起风浪。
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此,玄宗回到京城之后不甘寂寞,经常在城楼上露面,在百姓的欢呼拜舞中获得片刻的满足感。同时,也和当年的那些老臣们在一块喝酒聊天,回忆往事。对此,肃宗就非常敏感,以为了父亲安全为由,将玄宗迁居到西内,并将身边的老臣们都赶走了,彻底断绝玄宗东山再起的可能。如果把玄宗留在四川,控制起来恐怕就不这么容易了。
所以,所谓的孝道都是假的,如何控制权利保障皇权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