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程度加剧及人口结构比例失衡等等问题的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经济发展的脚步,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国家于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各地也都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年轻夫妻积极生育第二个孩子。同时,针对老一辈农民“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也加强引导与教育。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收效甚微”。
数据显示,2018年新生儿出生数量为1523万,人口出生率为10.94%;2019年新生儿出生数量为1465万,人口出生率为10.48%。据了解,新生儿出生数量自2017年以来呈“连跌”趋势,有专业人士预计2020年新生儿出生量或不足1400万。本以为2020年新生儿的出生数量会“猛增”,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人们所期待的“婴儿潮”并没有上演。
而且,不仅如此,1个新的人口发展趋势愈发凸显。参考上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0-2021)》我们不难发现,人口结构压力呈逐渐增大趋势,0~14岁人口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15~64岁人口占比仍高于GDP相近国家的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势头明显,呈现出“未富先老”态势。
众所周知,老龄化程度加剧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子女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使得劳动力数量减少,徒增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出现的几率。而且,我国“未富先老”这种人口结构已经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如若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二三十年后经济发展受限,甚至拖垮经济。目前,日本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在人口出生率突破“警戒线”且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专家提议大力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比如放宽三胎限制、加大补贴力度,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以此来应对新生儿出生数量连跌可能引发的危机。如若这些能够得以有效落实,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人口占比过高的情况,确保出生率有所提高。
然而,出生率不升反降,却是为何呢?对于“生孩子”,年轻夫妻似乎并没有兴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年轻夫妻不愿意生小孩也有他们自己的苦衷,总结起来无外乎2点:①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在自身经济压力本就很大的情况下,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②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为了事业会选择晚婚晚育,这也是影响出生率下降的另一点因素。此外,年轻人夫妻不想让孩子跟着自己受罪,在经济条件并不好的状态下,往往会选择“不生”或者晚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想提高人口“出生率”,仅仅靠放宽三胎政策恐还远远不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办法无非是让广大居民“生得起、养得起”,否则即便三胎真的放宽了,其成效也并不明显!因此,还是刚刚那句话,加大生育补贴力度,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才有可能提高出生率,才可能使“婴儿潮”再次上演!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