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谁都害怕衰老,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它,如何在老的时候,能够安康幸福是每个老人追求的目标。
01
传统道德观念,是尊老爱幼,养儿防老,这是应该提倡的,没有父母不疼孩子,父母为了孩子,宁愿付出一切,只要孩子幸福,老人一切付出也是值得的。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好转,人口老龄化,如何养老也成为一个大问题。
现在大部分都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占多数,孩子们也没有精力照顾老人,有些老人提早就做了规划,他们认为,子女靠不住,千好万好,不如手里有钱好,手里有钱养老,就不用担心。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完全不依靠孩子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小区的王阿姨,她和老伴原来是两个人过。
他们只有一个女儿,把女儿培养大,成家立业,女儿生孩子还帮她照看外孙,一直到外孙读小学,她和老伴才回到家乡。
原来,他们想就在女儿家养老,相处时间长了,由于代沟和女儿女婿也产生一些矛盾,比如受教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等各种不一样,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扰,有些矛盾根本无法化解,在一起误会更深,矛盾更大。
02
他们不得不选择离开女儿家,回到家乡,自己过退休生活,那时,他们身体还不错,两个人门前弄点小菜园,阳台种些花,日子过得很轻松很惬意。
女儿也很孝顺,每年也给他们寄钱,过年过节也会回来看他们,他们也很知足,和女儿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一点。
尽管离开女儿了,和女儿还是发生了矛盾了,女儿的儿子马上读初中了,女儿想在学校附近买一套学区房,无奈资金不够,向父母求援,让他们借50万。
女儿知道这个钱父母是有的,她以前向女儿透露过,老伴退休以后,被一个老板请去发挥余热,除了退休金3000多,每个月还可以拿回5000多,这些都存着,再加上他们省吃俭用这么多年,大概还有50万存款是他们的养老钱,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动用的。
女儿电话打了好几次,他们老夫妻怎么也不同意,女儿女婿,不甘心,亲自上门,求老两口帮忙,仍然被他们拒绝了。
老两口认为这个50万是他们的养老钱,千万不能动,谁也别想打它的主意,女儿女婿生气了,说父母是守财奴,以后不会再管他们了。
老两口一点都不担心,他们商量了一下,有退休工资又有这么多存款,还怕没人照顾?实在不行就去养老院,就怒怼女儿:“我们有退休工资,有50万存款,养老不用你们管”。
03
就这样,老两口和女儿女婿闹翻了,老两口继续过着他们的日子,好景不长,不久之后,老伴得了中风,住进了医院。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也不能下床了。
尽管尽了最大努力,花了不少钱,还是没能挽回老伴的生命,老伴去世了,老大爷走了,只剩下老婆婆。
老婆婆做梦也没想到,老伴提前离开她,尽管她哭得死去活来,仍然无法挽回老伴的生命。
老奶奶的身体状况也差很多,50万存款也花去大半,她只有2000多块退休金,想请个保姆,根本就请不起,她想到自己,越来越担心害怕。
她决定住进养老院,可是,凭她的工资只能住进很一般的养老院,她没办法硬着头皮住进去。
住进去才发现,她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根本没人理她,她自己单独住一间房也办不到,只能和其他老婆婆住在一起,四人一间房。
三个女人一个帮一点都没错,她住去,不是和她们聊天的,而是吵架的,生活习惯不同,为人处事不同,经历不一样。
她和她们宿舍的老奶奶根本没话说,说着话就吵架,谁也接受不了谁,相互就跟仇人一样。
她想调换房间也没人理她,她去了不到半年,房间的人,已经有两人去世了,让她备受打击和孤独。
她最见不得养老院的,那些人,她家人亲自来看,送他们好东西,和她们拉家常交谈。
04
而她无法享受这一切,只有羡慕的份儿,她厚着脸皮给女儿打电话,希望女儿来看看她,女儿总是说工作忙,没时间,她心里明白,女儿还没有原谅她。
她也感到特别后悔,不应该和女儿关系搞僵,不应该和女儿闹翻,如今,她成了最无助的人,在养老院也没什么人理睬她,她特别的孤独。
像她这样的人,养老院还有很多,看着昨天好好好的老人,今天就去世了,昨天还活蹦乱跳的老太太,今天就半身不遂,躺在床上,无法动弹。
有子女还好一点,他们会交代护工好好服侍他们,多给他们好处,如果孤身一人,那就听天由命吧。
老奶奶特别后悔和女儿关系搞僵,做梦都想女儿和她和好,来看她一眼,再这样待下去,没病也会憋出病,她现在发愁又孤独,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也是金钱买不来的。
结语:
不管同不同意,赞不赞成,老人还是需要亲情,他们希望儿女关心照顾,这是无法改变的。
在儿女需要帮助时,能帮就帮一把,千万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别以为手里有养老钱,晚年就一定幸福,这可不一定。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公公婆婆。
尽量搞好和老人孩子的关系,在自己需要他们帮助时,他们也会及时出手,即使住进养老院,他们有空也看望老人,安慰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老人帮助,让他们不再孤独无助,安度晚年。
蓝色忧伤谈感情原创作品,感谢你阅读评论,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