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养老金上涨已经结束,截至今日,相信全国大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部分已经到账。今年养老金上涨的同时,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部分省份在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时,工龄越来越“不值钱”,这样的调整方式,是好事还是坏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析,养老金上涨,工龄“那点事”。
工龄“不值钱”,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压根就“不值钱”,另一种是部分“不值钱”。
压根就不值钱的代表省份有四川、河北、海南等地,这些地区与参保年限挂钩调整,采用了统一标准按年限水平涨幅的模式,调整额度相比其他省份要低很多。以四川为例,参保年限15年以内部分,每满一年只能上涨0.7元,超出15年部分才能上涨1.8元。剩余两个省份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相同的调整模式,上涨额度也没有超过1.5元。
其实,这样的调整模式,对于养老金上涨的影响很大,参保年限低的退休人员,没有受到倾斜的同时,缴费年限高的退休人员,也没有多涨多少。甚至可以说,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单项,直接拉低了整体养老金上涨水平。所以,这种调整模式,对于所在地区的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上涨并没有什么好处。
工龄部分“不值钱”,又被分为了两种方式,15年以内和超出15年部分
15年以内工龄不值钱的的代表省份有吉林、江苏、浙江等地,这些地区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部分,采用了按照不同年限,递增调整的模式。也就是说,参保年限15年以内部分,调整的额度要低一些,15年以上部分上涨额度要高一些。以吉林为例,25年以内部分,每满一年增加1元,36年以上部分每满一年增加4.8元,这样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按照养老金上涨的原则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参保年限越长,养老金上涨的部分也就越多。
但站在拉进养老金差距的角度看,一些省份认为这样调整并不合理,也就制定出了与上述相反的方案,提高15年以内参保年限的“含金量”,削弱15年以上参保年限的涨幅额度。具有代表性的省份有宁夏、甘肃等地。以甘肃为例,15年以内部分,调整40元,超出15年部分,每满一年增加1.5元。
这样的调整模式,也就等于变相地向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做了适当的倾斜,偏低的退休人人员养老金也会多涨一些。但对于参保年限偏高的退休人员来说,虽然体现了长缴多得的原则,但并不是很明显,同时利益也就受到了损失。
所以,从以上分析总结来看,养老金上涨工龄越来越“不值钱”,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一部分地区通过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 有效地拉进的养老金之间的差距。不好的一面,就是很容易影响参保的积极性,因为近两年的养老金上涨,缴费年限涨幅不受重视,很多人认为长时间参保,在养老金上涨过程中,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其实,对于认为参保年限没有用的朋友,这里还是提醒一下,养老金上涨过中,不会一直向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倾斜,这样的倾斜只是短暂的,所以长期参加社会保险还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要因为近两年的养老金调整趋势妄下定论,退休后才发现政策有变,到那时才是真正的追悔莫及。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