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养老保险待遇的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的。现实也确实如此,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本来平人缴费指数挂钩,如果是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10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2%的社平工资,缴费年限是累计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的余额也是累计的。
养老金待遇越高,不是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更大的压力吗?从长远来看确实如此。
我们养老保险缴费可以理解为一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
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如果没有领取完可以继承,是100%保本的。相应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一般在6%~8%以上,比起个人投资理财要划算得多。
进入统筹账户的钱,如果仅看基础养老金待遇,60%基数缴费回本时间是108个月。可是由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很快,如果是几年前缴纳的费用,回本时间往往要短得多。
按照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计算,2019年已经达到了77.3岁,即使60岁退休都能领取17.3年的养老金。更何况,有的女性是50岁退休。退休以后,养老金还会年年增长。
肯定长远来看,现在人们选择长基数缴费、高基数缴费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压力很大。当然对于参保个人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
可是,有一些问题不要忽视:
第一,停止参保的人群数量庞大,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压力。根据《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当期缴费的参保职工只有不足80%。
很多人处于失业、经济角度或者个人因素考虑,选择停保。2020年末,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为32859万人,比上年度增加1681万人。如果说有20%的停止缴费人员,这批人至少高达6,500万。
2020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已经只剩下4.83万亿元,比上年度的5.46万亿减少了6,300万。
第二,各种养老保险待遇都源自于职工缴费。养老金虽然是多缴多得,但是还有一部分待遇是人人平等。这些养老待遇都是有养老保险基金承担。
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北方地区的冬季取暖费,杭州市、上海市每年还有过节费。杭州市退休人员每人每月190元的固定价格补贴,也是人人相等。每年6~9月份发放清凉饮料费130元。
参保人去世以后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抚恤金,这些待遇基本上也是人人平等的。山东省的一次性抚恤金(一次性救济金)是67780元。缴费十五年缴费15年和缴费40年是一样的。但是平摊起来的话,将会大大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总体来说,实际上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养老保险得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更多的还是与个人更有利。长期来看,是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不过,养老保险制度会不断完善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平均工资会越来越高,还会进一步拓展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人群参保(目前参保率仅仅40%多),推动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进一步加强国家补贴等方式,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