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是不少人关注的话题,并且为自己参保养老保险的人也不少。据人社部发布,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已达到9.99亿人,2021年有望突破10亿大关。
而我们都知道,工作时缴纳足额的养老保险,我们退休后就可以领到一笔退休金。一般情况下是长缴多得,并且退休金的申领是从我们正式办理退休之后开始的。
因此,我们除了关心能够申领的养老金有多少之外,还会格外关注国家对退休年龄的规定。
延迟退休最新方案
当下,我们仍然沿用的是最初的“男性员工60岁、女性职工50岁、女性干部55岁”退休年龄方案,但是,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息和新闻却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比如,在2013年,在国家会议上提出了延迟退休的建议,计划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2016年,在人社部的官网上发布了不少有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比如,“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如果延迟,那怎么延迟才合理?”等。
就在不久前,延迟退休又出了新消息、新建议。该建议指出,男女退休年龄先统一提高到60岁,然后再经过“小步渐进”,最终实现65岁的退休年龄目标。与此同时,基本养老保险至少要交20年。
总之,在进入21世纪后,国家在延迟退休上不断有新举动,延迟退休的话题也就不断被人们挑起。在以往展开的讨论中,都没有得出一个令大众满意的方案,这次也一样。尽管提出一个延迟退休的设想,但大众也还是存在不少争议。
有一部分声音认为,退休时间延迟会百姓负担加重。他们提出,如果多延迟几年退休,就要多干几年的工作,少领几年的养老金。这对想早点养老,身体不适于工作的人来说,是不愿意的,因为这会加重这部分人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并且,缴纳最低20年的养老保险,这对于本身背负房贷、车贷的年轻人来说,生活负担也不小。
还有一部分人提出,延迟退休会使得大龄体力劳动人员工作不易。他们认为,无论延迟退休政策什么时候正式施行,受此影响最大的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临退休人员。因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能会受损,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年龄越老,工作便会越不容易。因此,在考虑这种情况下,这样的退休延迟设想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是不是要重新考量?
新退休制面临实行,3类人或成最大受益者
延迟退休的确会给一部分带来困扰,但延迟退休却势在必行。并且,该政策对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效果可能会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可能有些群体会从中“获益”。而据业内人士称,在这项政策中受益的或许是这“3类”人。
首先是公务员。对于一些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来说,他们的日常工作强度不大,上班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工资福利待遇都不低。而且,工龄越长,他们也可能获得更高的职位,待遇也会得到提升。并且延长工龄的那段时间,他们也不会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所以,对比他们的付出与所得,这一类人群自然会成为延迟退休政策的获益者之一。
其次是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在岗的时间越长,管理的经验也就越丰富,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公司的收益上来了,他们的获利分红自然也会高些。再者,他们本就是身居高位,办公环境也比较好,又主要从事的是脑力活动,对体力的损耗相对少。并且他们高工资带来的高的生活水准,又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保障。所以,延迟退休反而还会使他们收益。
最后是医生、教授等知识技能型人员。对医生、科学家这样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来说,随着工作年龄的增长,经验也就越丰富,也就会越“吃香”。比如,目前,专家级的医生的问诊费用总会比年轻医生的要高一些。对于一些教授来说,年龄的加持也会让他们有机会评得更高的职称,待遇自然会更好。再加上,他们现在的“高龄”已经不能从事过大的劳动强度,而此时的生活负担也较小。
因此,综合得失,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反而会是有益的。
你有关注延迟退休的问题吗?你认为延迟到多少岁才合适?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