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讲究的都是“百善孝为先”,所有的儿女也都认为孝道是一种至善的美德,要用最真诚以及任劳任怨的态度服侍父母。
不仅如此,生活中也有太多尊老爱幼的行为了,如社会上普遍现象,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搀扶颤颤悠悠走路的老人、给老人买保健品等等,时时刻刻都应该让他们享福。
作为儿女,你会如何给爸妈养老呢?
在国内,传统的养老方式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不过更多的老人喜欢居家养老,起码可以更自由一些儿,还能够经常看到儿女,让老人更向往。然而,在居家养老过程中,有一种养老叫“废物式养老”悄然兴起。
废物式养老——年轻子女把老人当成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包办他们一切的“废物”老人。再简单一点,就是从老人退休之后,在家里子女什么都不让他们干,认为这样做是最大的孝顺。
废物式养老真的好吗?
“小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因为小时候穷过来的,看着老妈老爸辛辛苦苦把他带大,而他又是全村的博士生毕业后自己创业,取得了成功,更不想老人们在晚年生活受罪。
于是把老爸老妈接到大城市,给他们贷款买房子,还给老两口请了保姆,重活累活就连家务活也不会让他们做,秉着每天吃喝玩乐的态度就行了。可老爸老妈突然有一天对小邱说,我们还是回乡下吧,在这也给你们添乱,每天都闲着太难受了,甚至觉得自己是废物……
小邱这才知道过于绑架父母了,让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过下去,才是真正的为他们好。”
也许生活中也有很多老人在过着这样的生活,而子女初心是好的,但也能够体现出废物式养老的弊端。
1)废物式养老,会让老人身体更差:
对于已经到60岁的人,几乎没有了工作走向老年生活,但他们还没有真正的不能动。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划分我国老年期的标准年龄,60~74岁为年轻老人,他们至少还有20多年甚至是40多年的时间享受生活。
即便是成为空巢老人、失偶老人、留守老人,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果什么都不让他做,反而会危及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如果人经常在家闲着没有事情做,更容易增加老年痴呆、抑郁症以及早死的风险。
所以,适当给老人安排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是不孝顺更是为了他们好。
2)废物式养老,会让老人产生厌世心理:
在我国,孝顺都体现在给老人买贵重的东西、食物、用品等等,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但这些往往都不能满足老人的心理诉求。
特别是老人想要自己购物,不知道如何操作,向年轻人讨教,此时的你经常对他们说:“别管了,我给您买”、“教您了您也不会”、“带好宝宝就可以了”……这些都容易让老人产生生活没有意义,什么都不会的心理,融入不到年轻人圈里。
调查发现:老年人长期有厌世等消极心理,更会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的概率。
如果你还在这么对待老人,不是在爱他而是在慢慢毁了他,反而让他多接触新鲜事物,活得会更自在。
今日话题:你对“废物式养老”怎么看?不妨留言你赡养老人的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