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个家庭或许都因为能有一个优秀的孩子而倍感骄傲,但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这样的,有些父母却感到非常后悔,甚至感慨:早知道孩子是这样,宁愿让孩子在家里没有出息。那么他们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才能够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早知这般境地,我宁可让儿子在家啃老”,老人含泪诉说,真心酸。
今年张先生已经满整整60岁了,他可谓是辛劳了大半生,家庭情况并不富裕,每月只有3000元的收入。可就是一些微薄的收入,养活大了一个儿子,儿子不仅顺利考上大学,而且还读了研究生。儿子一直都很争气,有去国外交换的名额,孩子还报名去了国外学习。身边的人都特别羡慕张先生,认为张先生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但是几年后张先生就极了。
张先生说儿子刚出国的时候还和家里有联系,但是出国一段时间后整个人仿佛都变了,基本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刚开始是以电话费太贵为借口,一个月偶尔打一两次,到后来干脆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根本就不给家里任何音信,老伴儿都已经惦记的生病了,儿子也不管不顾。
好不容易熬到了交换结束,儿子也要毕业了,老两口本以为儿子会回到自己身边孝顺自己,没想到儿子根本就拒绝回国,就要要留在国外,说国外的生活条件好,待遇高,而且工作舒适。这让张先生感到非常生气,觉得儿子真的是忘本了,爸爸妈妈都在国内,他就只想着留在国外。
没想到无论怎么和儿子沟通,儿子就是丝毫不为所动,而且连娶媳妇都没有和爸妈说,直接娶了个外国老婆。这样老两口感到非常的震惊,并且痛心疾首。儿子就直接定居在了国外,全然不顾在国内的老两口,哪怕是张先生说妻子病重,想让孩子回来,儿子都不理这茬,根本就没当一回事。
这下子可真的是把张先生的心给伤透了,没想到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养育大了的孩子,在别人面前这么有出息,这么,但是在自己面前就像一个白眼狼一样。张先生现在真的特别,早知道孩子是这副模样,当初就不应该把他培育的这么优秀,宁可让他在家里哪也不去也比忘恩负义好。
一、为什么很多父母哪怕把孩子留家里也不让孩子出国?
1、想念隔着千山万水
大家都知道,父母永远是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的,毕竟亲情终究是血浓于水,而且父母养育孩子付出了千辛万苦,孩子也是在父母身边一点一点长大的,当父母年纪大了之后,仍然牵挂着自己孩子。但是孩子因为远在国外不能见面,这份思念也是隔着千山万水。所以当父母想孩子却见不到孩子的时候,就会感慨:还不如把孩子留在家里。
2、孩子不在身边父母很孤独,无人养老
孩子有出息了,在国外定居了,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很好很,但是却不知道父母晚年会变得很孤独。他们不像别人家那样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膝下也没有儿女承欢,生病的时候也只有护工照料。这样对于老人的晚年来讲,确实是有些残忍,这孩子养了似乎和没养一样,除了在经济上进行援助,电话里进行嘘寒问暖之外,似乎还不如邻居。
二、儿女要尽孝,父母也要尊重儿女选择
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变优秀确实是一件好事,孩子想要定居在国外,即便父母再舍不得也不能够因为想自己晚年舒适就束缚孩子的发展。毕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受到绝对的约束,所以父母要尊重儿女的选择。作为父母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孩子去做选择,帮助他们权衡利弊,看看怎么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子女做决定。
除此之外,身为父母的儿女不能说能让父母做到多么富裕,但是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保证父母的健康平安。毕竟自己从小到大,父母都是全心全意的在呵护自己。不能保证给父母多大经济支持,但是最起码的嘘寒问暖,这样心灵上的安慰能做到的还是要做到,这样也不至于让父母寒了心。
总结:
为什么这么多老人接受不了孩子出国这件事情,可能大多是因为孩子出国之后自己变得既孤独又落寞吧。而且老两口生病的时候,身边还没有儿女照看,这个时候确实未免有些孤寂。在对比孩子小时候自己的付出,可能很多老人会感觉有很大的落差。确实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应该换来孩子更多的孝顺,无论身处哪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和父母常保持联络,与父母真情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