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玮 通讯员 金燕飞 席锭君
1月20日,国家急救日。今天上午,体育场路上的仓桥社区玄坛弄就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102岁的老太太突然倒地,呼吸心跳全无,紧接着,有人及时出现,挽回了生命。
老太太晒着太阳突然倒地
陈奶奶是玄坛公寓居民,102岁了,和70多岁的养女同住。老人年纪大,身子骨倒不错,每天都自个儿出门走走,散散步。
今早,养女出门买菜,陈奶奶又一个人溜达到楼下晒太阳。
玄坛弄64号楼附近有家小五金店,门口几把椅子,几位老人坐在一道唠唠嗑,冬日暖阳刚好洒到屋前,惬意得很。
上午10点多,陈奶奶就坐在椅子上,低着头,身子却慢慢往下滑,突然一下倒在地上。
大家以为陈奶奶摔倒了,赶忙上去把老人搀到椅子上,叫叫她却没反应,呼吸也没有了,这下可把人吓坏了。
社区网格楼道小组长看到情况,赶紧拨了120,又跑到社区汇报情况,找人帮忙。
社区书记与120保持通话,紧急心肺复苏
57岁的社区书记赵乃刚得到消息赶忙跑到了现场。
“奶奶,奶奶.....”赵乃刚叫叫她,也没有任何反应,摸了摸陈奶奶手腕、颈动脉和鼻下,没有脉搏和呼吸。
围观的大爷大妈也一下慌了,手足无措。
“120打了没有?先打电话。”赵乃刚参加过多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他组织同事到大路上对接引导120救护车,随即对陈奶奶展开心肺复苏。
一位大妈帮赵乃刚拿着手机,保持急救通话。
急救人员在电话里指导现场急救——“先把人放平,心肺复苏。”“会的?那太好了。”
赵乃刚两手放平,心里默数着开始有节奏地胸外按压,“123、123、123......”
第一次按压时,赵乃刚感觉到陈奶奶气管里有轻微的“咕噜咕噜”声,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大约五分钟过去,陈奶奶眼皮有点睁开,嘴巴也动了动。赵乃刚额头也蒙了层细汗。
“现在心肺复苏可以停止。”电话那头也始终没有挂断。
赵乃刚刚起身没一会儿工夫,正好,社工引导着救护车到达了现场。
大家帮忙将老人抬上担架,送进救护车,去往市中医院救治。赵乃刚想起来,赶紧打电话通知老人养女去医院。
老太太中午就回了家,对医生说,要回去睡觉了
今天下午,记者到现场,年纪大的三两位居民坐在一起,正说着早上的突发情况:
“平时每天都看到的,老太太身子很不错。”
“102岁了哩,你说要不要吓坏,我们都以为人‘过去了’。”
“老太太年轻时光很潇洒的,现在年纪大了,全亏她女儿照顾牢。”
“我们小赵书记给她做了那个急救,心肺复苏。”
记者联系上陈奶奶养女王阿姨,得知老人已无碍,“这会儿已经在家里,午睡着啦!”
王阿姨说,妈妈有脑血栓,年纪大了有点基础病,但平时身子确实还算硬朗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王阿姨细说起妈妈,语气里藏不住虚惊一场后的欣喜,“今早妈妈吃了一大碗八宝粥,还有一个大包子,胃口好的吧?我正好出门买菜,接到社区电话......多亏早上心肺复苏及时做过了,我是要好好感谢社区的。”
“她在富阳住了三十多年了,那边老房子拆迁,到养老院住了一两个星期,她不要住了。个性很强的哦。”王阿姨说,今天中午医院看过之后,医生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陈奶奶对答如流,并说,要回去休息了。
傍晚, 赵乃刚刚从街道里开会回办公室,得知陈奶奶回家了,也放下了心。
“我是2011年左右开始学急救的,我们这种老小区老年人多嘛,以前看过很多新闻,老人出现意外,因为周围人缺乏急救知识,结局非常可惜的。”赵乃刚说。也是从那时候起,下城区将救护培训纳入到社区民生基础服务项目中来,为居民、社工等组织一系列的急救培训,以便不时之需。据统计,2011年至2020年,下城区累计普及培训人数已达19.82万人次,普及率达到下城区户籍人口的46.78%。
编辑 李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