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百姓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加深。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百姓们关注,老年人的养老生活逐渐被重视,为了过上一个安逸幸福的晚年,有一个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养老金成为了职工们关注的焦点。
养老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我国的退休职工们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生活保障。不过要领取养老金也是有条件的,只有缴纳满15年社保的职工们才有资格领取。
然而,有一部分职工认为缴纳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较大,选择多拿点钱而不上缴费用,或者选择最低档的缴纳金额。
但要知道,职工们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的金额,与其工作时缴纳的金额和缴纳时长息息相关。因此部分人退休后每月能拿到5000以上的养老金,有的却只有2000左右,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对于养老金的额度,国家其实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变动,据了解今年已经迎来了我国养老金的第16连涨,涨幅为去年基础养老金的5%。按照这样的趋势,也就是说几年以后职工们到手的养老金也会不断增多,但是这一政策却引起了百姓们的争议。
我国的养老金采取多缴多得的政策制度,主要是为了鼓励更多的职工们能参与到社保的缴纳中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担国家社保基金的压力。正是由于这个政策,在职期间缴纳养老金数目较多的职工领取基数较大,那么养老金上涨5%对应的数额也较大,相反缴纳少的职工们上涨金额就更少。
这就意味着缴纳金额较多和较少的职工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来越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有专家就表示,应该保证养老金不断上涨的同时,设置一个最高上限5000元,及时超过5000元也无法上涨。
假如有了这样一个门槛,不仅能够缩小职工之间养老金的差距,并且也为国家减轻了压力,实现了养老金在每个人身上的平衡性。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人认为这对于一些缴纳金额多的职工来说非常不公平,强制夺取了他们享受高额回报的权利。
国家每年对于养老金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到了物价也在不断上涨,上调养老金能够保障老年人们的生活。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共有超过1.2亿人领取养老金,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们的健康问题频发,医疗费用也会是支出的重要一环。
我国各地也在不断对养老金政策进行调整,例如江苏省首先将企业职工养老金调整到了5.4%左右,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调整至4%以下。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要好于企业,这一项调整算是做出了平衡。
对于养老金参差不齐的问题上,国家也在不断做出调整,考虑到养老金额涉及到了人群数量很多,“高跌低涨”或许是减小差距的最佳手段。对于设置养老金的领取上限,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的宝贵留言!
看完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