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是我们始终在追求的大同境界,父母生了孩子,本着负责任以及疼爱的态度,会尽全力用自己的资源把他们养育长大。
“养儿防老”一词时常被大众提起,尽管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生孩子只是因为爱,但年老之后,孩子们还是会尽全力赡养父母。
父母自己舍不得吃穿,但还是要努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对于比较懂事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心疼自己的爸妈,会尽自己的力量回报他们。
但是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仅没有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还会做出伤害他们的事情。
有些家长为孩子焦头烂额的付出,但回过头来,孩子却在怨恨他们,这便是教育方式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而有些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一心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一门心思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反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教育,这也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生孩子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教养出一个好孩子,这是很多父母花一辈子时间都解不开的谜题。
无论哪种教育方式,一旦把握不好尺度,便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的感受,也让自己的生活不能顺心如意。那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哪种类型的父母生活会更心酸呢?
二十年后,这三种父母活得最可悲,你会是其中一员吗?
1、从小没有给足孩子陪伴感的父母
虽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孤岛的周围也应该要存在其它岛屿。有很多科学实验,佐证过陪伴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动物界,刚出生的小生命会非常依赖母亲,这是一种娘胎里就产生的本能,除了必要的食物摄取之外,几乎随时随地都要黏在母亲身边。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也是并不例外的。小孩子的幼龄阶段,对这个新世界很陌生,甚至于感到害怕,而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便是父母。
一个在成长时期,拥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很充实的、很快乐的、很完整的,陪伴有助于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独立生活的父母
孩子是上天给予一个家庭的礼物,尤其是对于老年得子的夫妻双方来说,更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他们希望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金钱,通通给予孩子,但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溺爱,反而害苦了孩子的一生,害得他们连基本独立生活的能力都不具备。
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中,很排斥“妈宝男”和“巨婴”,这两种人群之所以被拉进黑名单,在于他们的独立能力太差,结婚之后还需要母亲洗袜子,实在让女方反感。
而这种人格的培养,完全是父母溺爱导致的结果,孩子长大之后,不仅不会孝顺父母,还会将剥削进行到底。
3、满足孩子各种无理要求的父母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社交上的金钱支出。一旦孩子向家长提出某种难以想象的支出时,千万不要为了面子同意他们,而要及时加以了解,清楚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为了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牺牲自己大半个月的工资去装面子,这种家长的做法实在太不成熟。
同时,孩子并不会对你的大方行为感恩戴德,他们只会认为自己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条件,双方的不理智,会积压更多矛盾,一旦某一天出现导火索,想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总结:
都说孩子是父母后半辈子的希望,但请各位父母一定要清楚,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希望,千万不要把过分的想象力放在孩子身上。
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否则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只能是一种伤害。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可能多的陪伴,应该在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及时放手,只有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非常和谐正常的,小时候,你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年老之后,换他们为你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