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五一小长假结束,老人不舍得孙子离开,年轻父母想简单了
2021-05-07 01:29  浏览:236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人们常说:隔辈亲。老人大多疼孙辈,明知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仍然无法阻止疼爱孩子的心。孩子提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孩子无所求,他们也会尽量满足,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款待”孩子,家里没有了,想法买给他们。




我在五一期间看到一个感人视频,眼看假期结束了,孩子们要返城了,爷爷从车窗里探出头,与孙子依依惜别,贴着他的脸,千叮咛万嘱咐。旁边用手机记录的宝妈看不下去,告诉老人:过年还要回来!


小孙子也被感动得哭了,爷爷帮他擦拭眼睛。


有网友说:我看得眼睛都掉下来了,爷孙俩真是隔辈亲,这画面就是太暖了。还有网友说:姥姥是信阳人,她已经走了三年了,从此再没有老小孩儿叨我了。


假期坐高铁回家的孩子有不少,看到前面一排有一对老人带着孙辈,像是回老家的。小孩子在车上一直喊叫,整个车厢的人都不能安宁。




我有午休的习惯,提醒他们声音小一点。小孩也玩累了,不再吱声了。


可到了下午两点以后,小孩子的“闹铃”模式又打开了,一直从两点闹到晚上八点,旁边的一个男子终于忍不住了,示意老人管管孩子,这样会影响到别人。可是老人像局外人一样,直接回怼了一句:小孩子调皮是天性,我能限制他吗?


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深,前者对孙子满满的爱与不舍;后者是对孩子不闻不问式地溺爱。孩子可能闹习惯了,可能在农村司空见惯,但是,老人却忽略孩子对别人的影响,也意识不到这不是爱,而是纵容和伤害。老人不懂给孩子定规则,由着孩子的性子来,缺乏约束和限制。




有一位姥姥为了哄娃开心,给孩子奶瓶时灌进可乐,妈妈看到马上阻止,老人换成另一种饮料。饭前给孩子吃零食、捧冰,去超市吃的随便挑。宝妈想要从老人手中夺走零食,她的手抓得很紧。


老人给孩子吃零食的理由有很多:


孩子都饿了!


他们想吃这些!


就跟喝水一样,来一口


咱们拿别的好吃的去!


我拿零食是我吃的!


妈妈不在,咱们偷着喝饮料!


……


我记得有次回家,邻居告诉我:别限制孩子吃东西,你看人家谁谁谁家的孩子,从小吃零食、喝饮料,不照样长得高高的、胖胖的,你们养孩子事儿太多!


两代人的教育观存在巨大差异,老人生活过的年代,养孩子没那么讲究,解决温饱问题算是不错的了。观念这东西,你没法短时间内达成一致,妈妈挺无奈的,想亲自带孩子,还要面对现实,不赚钱的话,一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了,当底层的生理需求还没有满足的时候,父母更不用谈给孩子精神上的富有。


“老漂族”盛行




据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随迁老人高达1800万人,占总流动人口的7.2%,近一半的老人是帮带娃才迁移的。姥姥是带娃的主要力量。


母女相处和婆媳相处对比,宝妈更愿意选择前者,婆媳关系不太好相处,一言不和可能就会怀恨在心。跟妈妈就不同了,女儿可以冲着妈妈发脾气、任性,妈妈包容了女儿二三十年,早已习惯了女儿的性格。婆婆就不同了,你敢冲着她发火吗?一气之下,她就会直奔老家,谁还会帮你带娃。


我的好闺蜜是二胎妈妈,老公在外地上班,她独自带俩娃,不小心磕伤了,夜里几乎不能呼吸了,找来亲戚看着两个孩子,医院检查发现肋骨断了,让最少休息三个月,她跟老公打电话,他把母亲请过来了。




婆媳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屏障”,婆婆说:像你这情况,在老家都不用人照顾。


所以,现在的女性通常会让母亲帮忙带娃,母亲最关心女儿,其实才是孙辈,帮忙带娃,也是在为女儿分忧。就如女性所说:我妈在,我才敢生孩子。


为何会有“隔辈亲”


我们会发现,“隔辈亲”是一种普遍现象,老人爱孙辈胜过爱儿女。老人的付出表现上看是亲情延续,背后也有远离儿女的心理落差,他们的孤独心理,得以在孙辈身上过度释放。


老人一天天变老,不管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老化”现象。老人不再是家庭的主角,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孩子走向独立之后,父母抚养孩子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从原来的“主动”照顾孩子,变成如今的“被动”需要孩子照顾。




孩子以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万事大吉了,其实错了,儿女忽视了老人的情感需求,他们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同样需要关爱和陪伴,不是打个电话就行的事情。


老人需要关爱


据美国“心理科学中心网站”报道,老年人的人格特质与他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项目之间密切相关。情绪稳定性差的老年人,到急诊室就诊的可能性会高出24%。此外,性格内向的老年人频繁去看急诊的可能性高出了16%。


老人情绪的好坏和健康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儿女独立后,不再需要老人的关注,父母多少有些失落,他们希望与孩子们在一起,享受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生活,因为与孩子聚少离多,他们内心是痛苦和孤单的。




过年回老家,看望八旬的堂哥,他几乎都会讲曾经去东北逃荒的往事,以及与我过世父亲相处的经历。因为人格特质发生的变化,老人一般会安全感缺失、孤单感浓烈、适应能力退化、乐于分享旧事等。


如果你发现老人变得宠爱孙辈时,他们是在重塑抚养儿女的时光,用以体现自身价值,有一种被孩子需要的成就感。一味宠爱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实际需求,采取过度教养的方式,几乎孩子有求必应。




在年轻父母看来,老人是“隔辈亲”,其实是没有洞察到老人心理活动,他们更渴望有亲人陪伴。因此,年轻人要懂得孝道的意义,不要以为给老人买衣服、食物、用品等寄回家就行,在老人身上花钱就等于行孝。


其实你错了,父母想要的不是孩子花多少钱,帮他们换多大的房子,而是儿女空闲能回来陪陪他们,聊天、散心……就像回到小时候,父母陪伴儿女一样。他们想听到孩子当面,说想吃爸妈炒的菜,做的饭,听父母讲述自己儿时的事情,父母能给儿女再做点什么,享受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


发布人:d5ff****    IP:139.201.0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