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婆媳关系一直都是婚姻生活中的一个大难题,甚至有人说女人的婚姻幸福与不幸福一半都在于能不能有一个好婆婆。这个说法确实有一点片面,作为女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有一个好婆婆,婆媳关系就一定能处好。作为儿媳妇我们在家庭中也有着不可忽略的责任,唯有婆婆和儿媳妇互相包容,理解体谅这个大家庭才能走得长远。
作为婆婆需要做的第1点就是不双标,它的意思为自己儿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自己儿媳身上。儿媳妇和儿子一样都是个普通人儿媳妇不是圣人。既然和儿媳已经成了一家人就不必再为难自己的儿媳妇,或者换句话说你为难儿媳妇的同时也在为难你自己。
第2点就是将心比心,既然自己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儿媳妇来做,比如你自己都做不到,早上5:00就起来做早饭你就不要奢望你儿媳妇能早上5:00能起来为你们全家人做早饭。你既然没有把儿媳妇当成女儿就不要抱怨儿媳妇儿对自己的妈妈比对你好,人都是相互换来的。
第3点就是常怀感恩之心,不索取,不添乱时常换位思考。希望每一个做儿媳妇的都能遇到真心对待自己的婆婆,也希望每一个做婆婆的人都能够真心地对待自己的儿媳妇,家庭和睦,进退有度。
重男轻女的“准婆婆”
赵兰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孩,她没有过好的学历,高中毕业就跟着表姐去汉城打工。在汉城工作的时候遇到了王嘉明,王嘉明是汉城本地人他也在本地读大学。两人认识的时候王嘉明正在读大二,赵兰长得比较清秀可爱王嘉明对她一见钟情。两人熟悉后一来二去的就谈起了恋爱,赵兰也没想过两人会走的如此长远当时只是抱着荷尔蒙一时的冲动在一起的。
跟王嘉明在一起后赵兰慢慢地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阳光温柔的男孩子,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王嘉明两周回一次家,恋爱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母亲看出了端疑询问一番后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谈恋爱了。当时正值放五一假期,赵兰和王嘉明约好去重庆旅游王嘉明母亲知道后让王嘉明把赵兰带回家来,两人的旅游就这样被耽误了。
赵兰第一次去王嘉明家是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家格外的重男轻女,妹妹王嘉玉在没考上大学目前在一家图书馆整理图书。妹妹回家时王妈妈一直指使王嘉玉做各种家务赵兰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当时在餐桌上赵兰觉得格外的尴尬王妈妈炖了一锅鸡汤,把鸡腿给了王爸爸,鸡翅给了王嘉明,给自己和王嘉玉只呈了汤,把鸡骨架放到了自己碗里。饭桌上知道赵兰只是一个高中学历后就有点趾高气扬,神态中充满了蔑视。
小姑子出嫁婆婆要天价彩礼
一顿饭下来赵兰有点胆战心惊,22岁的她还没见过这种场面事后王嘉明也一直在安慰她不用担心,自己肯定会说服母亲同意两人的感情的。两人就这样虽有阻碍但仍不离不弃,直到王嘉明大学毕业家里托关系花了十几万给他找了一份挺不错的编制工作。在王家最重要的就是王嘉明的工作,王嘉明工作后母亲开始给他介绍对象,王嘉明不但不见还跟母亲吵闹说自己这辈子非赵兰不娶了。
王嘉明和母亲斗争了半年多,母亲没办法就妥协了虽然她心里瞧不上赵兰这个儿媳妇可自己的儿子和找了迷的要娶,自己也是实在没办法。她只好又把目标放在女儿王嘉玉身上给女儿介绍了好几个她所谓的门当户对的对象,说白了就是男方比较有钱结婚时自己可以多要一点彩礼。
王嘉玉在家里一直被母亲灌输女孩子一定要找个有钱的,或者有本事,不要太在乎外貌年龄婚后能挣钱才是好男人。所以在母亲安排相亲这块王嘉玉虽然觉得对方的长相确实很不如意,身高也不是很高,外貌条件跟自己喜欢的根本不搭边,可一想到母亲的话王嘉玉就答应了。自己也到了适婚年龄了,母亲说自己现在还有竞争力…。
王嘉玉订婚的时候王妈妈跟女婿要了30万彩礼,男方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拿了,拿着钱的王妈妈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一副卖了个好价钱的样子。赵兰听说后心里感到格外的不舒服,虽然知道自己的婆家不是很友好可一想到自己的爱情就舍不得放弃。
婚后婆婆要求儿媳AA
王嘉玉结婚后,王嘉明自然而言的就跟赵兰求婚了,赵兰去王家的时候王妈妈说:你俩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了,让你父母过来两家人把婚结了吧。赵兰对准婆婆的态度转变也感到意外。两家人就商量着把两人的婚结了,结婚时给了赵兰父母6万6彩礼钱,赵兰的父母也对女儿找了一个有铁饭碗的男朋友也很是满足。
赵兰结婚后第一天就被婆婆上了一课,婆婆对赵兰说:你家有两个弟弟目前都没结婚,我儿子虽然现在工资没你多但是单位福利好。我希望你和我儿子在婚后可以AA,这样谁也不占谁便宜,我家也不可能以后为你弟弟花费什么。说完拿出自己拟定的一些AA合同让赵兰签字按手印。赵兰心想这样也好以免以后说不清楚。
赵兰签完字后婆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之后婆婆每天在家都紧紧的盯着赵兰,并时刻提醒着赵兰按照合同办事。两人的关系也能可想而知没有一点人情味,赵兰不交伙食费在家连热水都喝不上,一下班回到家婆婆就催她做家务干活。看不得她消停一刻,赵兰和婆婆的积怨在心里越压越深。
王嘉玉嫁过去后,发现老公天天酗酒赌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一天到晚不着家。动不动就说:你是我跟你妈花30万买的,我让你干嘛你就干嘛,我让你往东就要往东,你别不识抬举。老公喝醉后还经常打她,婆婆也看不起给她找各种麻烦,嫁过去半年多王嘉玉差点被折磨的抑郁了。王嘉玉想和母亲抱怨一番母亲还没听她说完就责怪她,让王嘉玉心里无比的崩溃。
婆婆被女儿儿媳纷纷赶出来
之后的几年王嘉玉也过得很不好,婆婆还是不是跟她要钱,被她老公知道后又把王嘉玉打了一顿。婆家人知道自己的亲家是一个无底洞后就让王嘉玉跟婆婆断绝关系不许来往,不许给钱发现一次就离婚。那时候两个孩子的王嘉玉怎么敢轻易的离婚呢,她只好听婆家的话不跟母亲来往。
又过了十年,婆婆那会已经快七十岁了,在家里跟赵兰的关系仍旧是不温不火,公公去世后婆婆身体不是很好,也到了需要人伺候的时候她就想着去王嘉玉家结果还没进家门就被赶了出来了。她回到家想和赵兰和解,结果赵兰也不是吃素的把当年签的AA协议拿出来给婆婆看,那时候婆婆早已忘记自己还签过AA协议。赵兰自然也不愿意去伺候婆婆,但是王嘉明伺候要伺候她管不了,她是不可能伺候一天的,那会结婚的时候就怕她算计家产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么一天。
如何做一个明事理的婆婆呢?
不管是婆婆还是儿媳一定得明白一个道理,你想要的日子是怎样的?你希望婆婆或者儿媳都是理想中的么?对着干只会拉长距离,日子还是要过的,为什么不选择过好的呢?一个家庭中,如果婆婆他自己的思想扭转不过来别人说再多也是废话。有些思想意识是讲不明白的,它是多年固化而形成的。遇到故事中的这种婆婆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这样至少我们能换得一场清净。
一个对自己女儿都不好的人,她对待自己的儿媳妇,更不可能好到哪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早点认清事实如果你很爱你的老公,你可以试着尝试去接受但不要妄想你可以改变。只怕到最后是自己伤痕累累,两面三刀的婆婆不在少数。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媳妇受婆婆欺负只有媳妇知道,媳妇和婆婆闹矛盾全村人都知道媳妇不孝顺。
当一个婆婆最合格的就是,和儿子儿媳分开住,节假日了,会让他们回来吃饭。大的原则是少干预儿子和儿媳的事,也不打听,儿孙自有儿孙福。在一个家庭中作为儿子、父亲、丈夫要作为家庭矛盾的调和剂,缓和矛盾,家和万事兴。
或者在我看来:和儿媳相处应该有点“中庸”的感觉,婆婆既要把儿媳当亲人又要把儿媳当客人,关心的时候真诚些,有分歧的时候客气些,大家互相包容。正如在家中夫妻之间需要相互信任,婆媳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爱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上来的天敌,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当没听见,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闭嘴,这样才能过好。
今日话题:
你怎么看待故事中的婆婆?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