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金“收不抵支”,央行前行长:把“卖地收入”分给社保基金
2020-12-23 22:10  浏览:118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金,有点不够用了。

在中国,养老金分为3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我们来看看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目前,养老金的收入分为四类:保险费收入,共4万亿;财政补贴收入,1.32万亿;利息收入,1390亿;委托投资收益,1079亿;城乡居民集体补助收入,9亿。

显然,收入大头来自保费和财政补贴。

支出也分四类:基本养老金支出,4.98万亿;企业职工医疗补助金支出,11.6亿;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540亿;丧葬抚恤补助支出848亿。


在2019年,如果扣除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收支缺口为8314亿,已连续七年“收不抵支”。

养老金不够用,怎么办?

备用手段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加大财政部补贴力度,国资划转社保。

截止2020年底,国资划转规模已经达到3万亿-5万亿的规模,社保基金作为财务投资者,享有所划入国有股权的收益权、处置权和知情权,不干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一般不向企业派出董事。

再比如,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这个词第一次正式亮相并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12年。当年6月,人社部等部门在《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八年后的今天,“延迟退休”再次引发热议,在《十四五规划》中,措辞从“研究”变成了“实施”。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养老金的实质,是年轻人工作,供养退休的老年人,如果不延迟退休,一方面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岗位不腾退出来,养老金的“收不抵支”现象会加剧。

除了这两个措施,还有一个办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19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发布式——“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召开。

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前理事长戴相龙说:“现在社会保障基金看起来不小了,有2万多亿,但是,解决人口老龄化根本是不够的,要加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

为此,戴相龙建议了四个措施。

1,加大国资划拨并立法。

2,增加财政投入。

3,拿出部分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划拨给社会保障基金用于养老储备。

4,设立一个罚没款专库,一部分划入到社保基金中。


国资划拨和财政投入,上面已经说过了,而罚没款专库的体量又太小,最让人关注的,是第三个建议:把“卖地收入”分给社保基金。

卖地收入,是房地产市场的“命脉”。

在2019年,全国50大城市合计卖地共4.41万亿,同比上涨19.33%,刷新了历史纪录。

部分城市的卖地收入超过2000亿,其中属杭州最多,达到了2836亿。其余像上海卖地1992亿,广州1864亿,苏州1850亿。

共有35个城市卖地已经超过500亿,刷新历史记录,68%的城市卖地金额同比上涨。

要知道,2019全年各地调控次数达620次,密集的调控压力下,卖地收入不减反增,大有“闷声发财”的感觉。

对各个城市来说,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所的数据,在2020上半年,卖地收入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9%!


显然,专家建议土地出让金划拨一部分给社保基金,是要进一步从房地产行业“分蛋糕”。

一直以来,各个城市对卖地收入的支配,有文体、社保就业、节能环保、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征地、农林水支出、地方重大工程推进、公路铁路的维护建设、商业及旅游发展基金等支出。

如果再把土地出让金划拨一部分给社保基金,途径只有两个。

1,要么继续加大力度卖地,补充“增量”,扩大卖地的收入。

2,要么,缩减城市建设的预算,不要建那么多的新城区,少一点无用的基础设施、修路、重复建造成本。


这两个途径似乎都有点难度,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压制下,很难再扩张卖地收入规模,至于缩减各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重新“切蛋糕”给养老金,恐怕各个城市都不太乐意。

一句话:触碰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利益”,还需要时间。

当然,靠卖地收入去“堵住”养老金的“窟窿”,还远远不够,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划拨土地出让金也好,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延迟退休、国资划转也罢,都是为了我们以后能“老有所依”。


发布人:726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