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退休工资高低很神秘。感觉贡献越高,工龄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实际上,退休工资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不是一句“贡献”就能够总结来的,工龄长也仅仅是养老金高的一项因素而已。
大家看一下养老金计发公式,退休待遇一般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影响养老金待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补充养老金机制——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制度。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全面实施了职业年金制度,职工本人缴纳缴费基数的4%,用人单位缴纳8%,是个人账户筹资额度的1.5倍。
预计未来随着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积累,这些年纪能够提供25%左右的个人养老金。但是补充养老保险机制是有限养老,领完就没有了,除非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实施的时间更早,但是由于是单位福利,不是法律硬性要求的,目前覆盖面还不理想。到2020年,大约有10.8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2300多万,累计积累余额2.2亿元左右。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预计未来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制度会有较大的发展。
第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
视同缴费年限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依据档案可以认定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但没有实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可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社平工资挂钩,一般比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待遇更划算。一般参加工作越早,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第三,缴费基数。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一般是按照上年度60%~300%的社平工资核定。
在缴费比例相同的情况下,缴费基数高低决定了缴费钱数的多少。60%基数缴费只有300%基数缴费的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是养老金待遇的基本原则。
缴费基数高,除了影响平均缴费指数以外,直接影响的是每月计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每月按照缴费基数8的8%计入账户余额的。
第四,退休年龄。未来5年之内,我国将推动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在陆续开展征求延迟退休的意见。
目前的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年龄影响的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像70岁退休只有56个月,65岁是101个月,60岁是139个月。未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也会进行修订,一般会制定过渡期的,毋须过于担心。
总体来说,现在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待遇。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待遇都将逐渐减小,完全是以缴费产生养老金待遇。除了国家的基本养老金以外,想要更高的养老金待遇,还得参加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国家有关的税收配套政策将会逐渐落地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欢迎关注暖心人社,与你分享社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