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基本养老服务,指以政府制度保障为主责,重点满足老年人生存安全、失能失智照护、社会参与等服务需求。具体包括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基本养老服务筹资和服务供给机制。
2.普惠性养老服务,由政府、市场和社会提供的,面向广大老年人价格可负担的养老服务。
3.原居安养,指以社区照顾理念为导向,通过社区为平台资源下沉,社会养老服务支持,让老年人就地持续老化,实现居家养老。
4.护理型床位,指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
5.社区照护中心,指以养老机构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
6.记忆家园,指以认知障碍干预和照护为主,设施和服务达到认知障碍照护标准的养老机构或专区。
7.在宅服务,指围绕老年人居住的房子,提供居家生活照料、巡诊、康复护理、送餐助餐、助浴和家庭设施适老化改造等服务,俗称上门服务。
8.家庭照护床位,指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
9.养共体,指以三星及以上养老机构为依托,接管运营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通过连锁化运营,提高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标准化水平。
10.康养联合体,指依托养老或康复医疗机构,整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护理员等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持续转接的健康管理和干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11.数智养老,指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应用于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政务、服务和监管等全面、全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
12.智慧养老院,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全面应用于养老院,对接“浙里养”和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好,在公众信息获取、安防、服务、服务感知和记录等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养老机构。
13.山区支老,指对外出流动人口高、社会组织缺乏、老年人聚集的偏远山区,通过城市养老服务机构与其结对帮扶,为其提供养老服务管理、服务、培训和物资支持。
14.时间银行,指志愿者为高龄、独居或者特别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将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进行储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帮助的时候,从“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兑换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15.国际化养老机构/养老社区,指在设施、环境、管理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杭州城市风韵,中国老年人幸福颐养生活;在机构标识、简介等方面实行双语,工作人员具有良好英语交流能力、懂外事礼仪的养老机构/养老社区(非行政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