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忙忙碌碌,谁都渴望退休以后过上有钱又有闲的生活,可是又有多少人实现了呢?大多数人都是年轻时为房子、车子奔波,老了以后又在为子孙后代操劳,而我爸却不一样,退休生活过的相当滋润。
我爸是当面支援大西北的知青,虽然收入待遇也就是普通的工薪族,但那会儿房子是分配的,生活成本很低,一辈子也算平稳度过。现如今他已退休,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论养老,我只服我爸。
他直接爸城里的房子卖了,在他看来城市里并不适合养老生活,生活成本高不说,吃的食物也不够绿色,并且空气也没那么新鲜,他每月4000元的退休工资并不能支撑他想要过悠闲自在的生活,因此毅然决然的把当年置办的房产130万卖了,回老家花30万买了一套小洋楼住起来了。
按照他的话来说,年轻的时候在城里是为了追求梦想,而如今落叶归根回农村才是为了生活,子女们也都成家立业,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并不想再把心思花儿孙身上,也不想跟后辈们一起生活添麻烦,自己有钱心情好,身体自然就好,这样比啥都强。
论养老,我只服我爸,不得不说他这种观念让我很是敬佩,我爸经过卖房子又买房子后的一轮操作,手里瞬间就有了100万的现金,他把这100万存进来农村信用社,年化利率3.98%,每月的利息就是3316.66元,外加4000元退休金,一个月收入就稳稳的达到了7316.66元,比起他同单位的人来说,收入接近翻了一倍。
当然也有人说把房子换成现金存银行不理智,其实在我看来如今手里还捏着多套房产的人才是不理智,无论从国家政策调控层面,还是从房产存量和经济发展周期来说,在未来房子能升值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并且不动产只是账面财产,并不能代表实有资产,举例,假如一套房子的价值是150万,当你遇到紧急情况突然要用钱时,房子并不能抵现金用,在紧急情况下表现有周期不说,更重要的是可能要降价贱卖,本身价值150万,降价到100万左右才有可能表现较快。
所以,相较而言,我认为我爸的做法真的是很明智,既没有降低生活品质,反而增加了手头资金流动,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未来手握现金我认为才是最滋润最有安全感的生活,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