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去年“出乎意料”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人们的养老金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全国规定的总体调整水平达到了4.5%,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实际情况,这依旧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针对养老的“新建议”也被提了出来。
“新建议”被提出
据《新京报》报道,在完善我国养老制度的过程中,国家提出了五年内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建议,这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但相比以前的各种说辞和意见,这次的建议明显更加坚决和直接,说明我国当前推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件必须要尽快完成的事项,但这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
因为一直以来,我国养老金统筹就是按照地方各自情况来的,国家不会过多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各个地方“因地制宜”的空间,同时也刺激了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毕竟养老金多的地方劳动力和人口就多,经济发展也就越快,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现在国家要求全国养老统筹,这就让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养老福利会不会因此被削减。这样的担心实属正常,然而当下国内要面对的问题显然比这要严重,那就是各地的养老金差距过大,如果不加以统筹,很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
为何养老金差距过大?
报道指出,去年因为“黑天鹅”的出现,国内很多地方的问题骤然间爆发,其中就包含有养老金问题,部分地方出现了养老金结余,另外有些地方却还不够发,甚至不得不为此推迟发放甚至是减少金额,这就足以说明养老金差距很大,而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毕竟养老金的计算和收入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要是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不低,公司、单位经营也非常顺利,那么从业人员交的养老保险钱无疑就多了,老年人能够拿到的钱也就多了,反过来,要是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养老保险的资金池少了,那么老人能拿到的钱自然也就少了。
其次,人口差距较大。众所周知,最近这些年,我国各地区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越发严重,已经出炉的人口普查报告也引发了多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视角都能看到,农村、偏远地区、西部和北部的很多人都在源源不断向着东部靠拢,有些是为了生活,有些是跟着家人,这就导致东部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而西北部地区则相应的面临更高的养老成本,这显然不是依靠地区调整能够解决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当前的国内外大环境都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方没法单独面对养老金问题,因此人们不仅需要国家经济发展来推动地区发展,更需要统一的规划和方向,这就需要养老金统筹了。养老无论从国家还是文化层面都是大问题,想要解决一些困境,就必须要保证整体发展稳定。
让老人老有所养
实际上,以上这些从去年的整体发展就能明显看出来,如果不是有国家和民众的统一意志,经济很难快速恢复甚至完成最终的发展,养老金更不可能有4.5%的增幅,我国也不会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此,在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养老金差距过大的问题想要解决,想要让每个老人老有所养,就必须尽快推行全国范围内的养老金统筹。
养老建设还需要时间
当然,引发争议的所谓公平性问题也不是完全不需要考虑,因此我国提出的相关建议中也明确了全国性养老统筹是为了公平而不是平均,报道指出,对此还有三个措施。
第一个,在国内促进发展而进行的减税降费前提下,不断统一养老再分配的相关缴费费率,做到按比例而不是按金额,有针对性地倾斜。
第二个,建立较为合理的权责分配机制。因为全国养老统筹虽然是全国性的,但最终的实施依旧还是需要地方来进行,那么如何执行、执行的效率和监督措施就是得出合理结果的必要手段。
第三个,自然就是按照各地区的不同经济环境和发展状况来制定养老金的各项参数,避免当下因为人口等原因产生的养老金差距扩大的问题。
总的来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整体生活是在不断变好的,“老有所养”的含义也正在由过去的“子女抚养”走向更加多元化的时代,但正如同提了这么多年的“全国养老金统筹”一样,我国的养老建设还需要一定时间,为了最终美好的结果,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