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服务贴心到位 养老有滋有味
2021-07-16 09:57  浏览:39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服务贴心到位 养老有滋有味(主题)


邱天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老人们在小溪塔农村福利院活动室里参加文娱活动。


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农村福利院,周边橘园环绕,院内绿树成荫,小溪塔仓屋榜村村民高厚贵老人正忙着剪纸。他说:“住在这里6年了,这儿离家近,吃饭、看病、锻炼、娱乐应有尽有,遇到急事,按呼叫铃,工作人员随叫随到。”


“医养结合”,实现小病院内解决,大病便捷转诊


高厚贵所说的“看病”,其实是“医养结合”——小溪塔农村福利院的主要特色之一。


“2019年,我们引进小溪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B区医养部,作为被认定为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B区医养部含门诊、药房、输液、康复理疗,实现‘小病院内解决,大病便捷转诊’。”小溪塔福利院院长陈能刚介绍,这里原是一所废弃学校,拆除后重建为福利院,投资近3000万元,2017年重阳节投入使用,是2020年湖北省唯一一家获得国家“三星级养老机构”称号的乡镇农村福利院,共有205个床位。


步入福利院B区门诊室,只见一位老人正找值班医生刘祖杰看病,“这两天胃不舒服,老反酸。”刘祖杰询问了老人的饮食情况,从药架上拿了一盒口服药,嘱咐用药事宜。


刘祖杰今年23岁,仓屋榜村人,大学生村医,和另外三名医生轮流在福利院坐诊。从他家至福利院只有10分钟路程,常常主动承担夜班工作。


24小时“在线”的不只医生,还有护理部20位护工。她们两班倒,每隔1小时查房,时刻关注智能传呼对讲系统。


护理部主管周玉琴在这里工作3年,和同事们一次值班12小时,要走两万多步,“呼叫铃24小时能响上百次。”


今年4月,周玉琴查房时发现一位老人倒在厕所,“吐得满地都是,倒下时又磕破了头,流了一地的血,我赶紧喊医生来,同时联系120和他家属。”


那天的值班医生是刘祖杰,他为老人量血压、包扎伤口,清理嘴里和鼻腔的呕吐物。救护车赶来后,他与周玉琴护送老人到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医院诊断老人为突发心梗,并表扬福利院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后来老人转危为安。


这次“抢救”赢得了全院点赞。高厚贵老人专门制作剪纸艺术字“医路有你,祝所有医护们快乐”和“向护理部工作人员致敬”。


转变观念,顺应积极养老的需求


家门口的福利院,不仅给农村老人带来了全新的养老体验,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护理、厨房及保洁人员绝大多数是当地妇女,她们上班的同时,也把福利院宣传推介给了亲朋好友。


“娱乐员”张宏琴,原本在福利院的厨房工作。2020年起,因疫情防控需要,福利院全封闭式管理,就安排她专职负责老人们的文娱活动。她每月拟定活动计划,从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8时到下午5时,安排4场活动,有健身操、八段锦、羽毛球、扭秧歌、看电影、书法、棋牌等,保证不重样。


“福利院有些老人喜欢热闹,有的会打快板、拉二胡,有的会说相声、演小品,是我们的‘明星’。他们想玩什么,只管提要求,我们尽量满足。要是我忙不过来,就喊同事来帮忙。”张宏琴说。


“随着物质水平提高,农村养老观念逐渐由消极养老向积极养老转变,养老主体从失能老人,扩展到追求生活质量的全体老人。”陈能刚院长觉得,农村福利院要发展,核心在于顺应时代、顺应需求。


数据印证了陈能刚的感受。2018年,小溪塔农村福利院仅有49名五保老人。如今集中供养114人、社会代养56人,不少老人主动入住。


转变源于福利院大胆改革创新——“公建民营、服务外包”的管理运营模式,该模式将福利院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集中供养老人。通过公开招标,以“服务外包”方式交给专业公司,福利院进行监管;另一部分为社会自费老人。通过公开竞价招租,将福利院闲置床位以“公建民营”方式租赁给专业公司,用于社会养老服务。


家门口养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目前,夷陵区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3所,其中农村福利院12所,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城区社会福利院1所。


在夷陵区东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易阿姨切实感受到家门口养老的便利。她说,“最好的就是幸福食堂,每天午餐和晚餐三菜一汤,只要10块钱,就在我家楼下,很方便。”


像东湖社区这样统一加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牌子的场地已有18个。在群众家门口“一揽子”解决老年人就餐、日托、文体活动、党群服务等民生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何建?


改造是第一选择。“这里是闲置的老居委会,区民政局争取项目资金对这里进行改造,今年3月正式开放。”东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崔玉萍说,目前平均每天都有60多位老年居民来参加文体活动,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社会参与提供了平台与空间。


有了场地,服务更要跟上。东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进第三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辖区高龄、失能老人建立居家服务档案,定期提供助洁、助医、助餐、助急、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上门服务。


“看,这是社会福利院完成改造后的样子!养老床位将达到48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将达42%。”夷陵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李正胜摊开设计图介绍,夷陵区社会福利院是集区光荣院、区儿童福利院、区老年公寓四院合一的区级社会福利机构,2009年投入使用。2018年获评湖北省“四星级养老机构”,同年申报为亚行贷款宜昌市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计划投资4722万元进行提档升级改造。


夷陵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将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以区社会福利院为核心,以12个乡镇、街道农村福利院为依托,以100个村、社区为驿站的现代康养服务网络,搭建城乡养老“服务圈”。


责任编辑:刘云


本文来源:中工网


发布人:177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