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单一,意味着功能的脆弱。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都成为独生子女在赡养父母时面临的压力。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经迈入中高龄老人的行列,1980、1990年代出生,曾经独享阖家宠爱的独生子女们,到了要供养父母的时候。在豆瓣的一个小组里,五万个独生子女分享着那些焦虑、无助、痛苦甚至愤恨。
日暮时分,一辆白色轿车停在合肥某小区楼下。熄了火,武安没有下来,一个人躲在里面。工作一天之后,这是她格外珍惜的十五分钟,只属于她一个人。车窗外,天色渐暗,不知何时,灯都亮起来了。望向属于家的那扇窗户,她没有勇气上去。 这个点,父亲大概率靠在床上,旁边的母亲一脸愁容。餐桌上的饭菜,应该没怎么动过。父亲癌症晚期,受病痛折磨,胃口差,几乎吃不下东西。武安26岁,是家里的独生女,很多事情都等着她拿主意:父亲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甚至是墓地选在哪里。 她还记得父亲第一次手术时,她刚刚大学毕业,顺利考入省会合肥的公务员系统。父母给她买了车,又筹划着在她单位附近买房。原来的设想里,未来三年结婚生子,父母退休,来合肥养老,帮忙带小孩。正是那段时间,父亲开始消瘦,没过多久,就确诊了。武安把父母从县城接到合肥,在陌生的城市里,工作、租房、跑医院找熟人问病情……生活突然变得一团糟。 父亲生病三年,她白天跑医院,晚上回办公室加班。深夜,父亲血糖突降,她要赶紧送医院;住院临时做检查,她要请假,挂号跑单子。电话铃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每一次家里来电,接通前,武安都要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最坏的消息。有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父亲执意要自己坐轮椅去医院。武安正在单位开会,担心父亲路上着凉,当着十几个同事的面,“唰”地一下,大哭起来。同事都被吓坏了,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讲,拿起车钥匙,直奔医院。其实那段时间父亲总是闹小情绪,哄哄就好了。但这一次,她撑不住了。 家里的事情不好跟同事、朋友讲,闺蜜和男朋友虽然很帮忙,但那种切身的痛苦,“没有任何人能帮到你”。她只能将这些情绪发泄在豆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小组里。至少5万个独生子女在这里分享彼此的焦虑。小组简介里写到:1980、1990年代出生,独享阖家宠爱的独生子女们,终于快到了要供养父母的时候了。 小组成员多数是九零后,他们大多出生在城镇中产家庭,父母有不低的退休金,即便如此,养老问题仍然令他们万般担忧。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人群,在经济问题里徘徊。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2000年中国农村独生子女数量在3300万到4300万之间。但在这个豆瓣小组接近1300条的帖子里,提及农村独生子女的帖子仅有10条。询问最多的是,父母没有退休金,农保是唯一保障,未来养老要怎么办? (摘编于南风窗)■相关链接独生子女对双方父母的照料意愿男女有别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此前学者测算,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的总量已达1.45亿左右;在未来三十年间,老年甚至高龄独生子女父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日趋加重。 独生子女一代如何看待他们未来作为父母和岳父母/公婆的照料者角色?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讲师Helmut Warmenhoven与团队采取混合研究方法,从性别、独生子女身份以及城乡区别三个方面分析了独生子女一代对父母、岳父母/公婆的照料意愿。 当代中国的照护角色通常被划分为三种类型:提供实际帮助、提供经济支持、提供情感关怀。研究者发现,实际帮助和经济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照料者提供的实际帮助越多,他们提供的经济支持就越少。但现有的许多研究都将已婚夫妇混为一谈,而没有考虑配偶中的个人所提供的实际照料。因此,儿媳向公婆提供的照料常常被归类到儿子对父母提供照料的类别中,女性在老年人照料中的分量很可能被低估。研究发现,已婚夫妇通常向双方父母同时提供经济支持;从夫居家庭更有可能向女方父母提供经济和家庭帮助,而从妻居家庭更有可能为男方父母提供经济支持,为女方父母提供家务劳动。该团队的调查还显示出这样一个特点:在照顾配偶父母问题上,女性意愿更强。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在未来照顾自己的父母时,男女受访者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们大多同意自己有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但在照顾未来配偶父母的意愿上,受访者的态度有所不同。女性大多认为她们对未来配偶的父母负有一定的照顾责任。而在11名男性受访者中,只有4人表示他们将来有责任照顾岳父母。问卷数据也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认同照顾配偶父母的责任。 男性和女性殊异的观点令人担忧,它将使未来对女方父母的照顾处于紧张状态,由于男女对照顾女孩父母责任的意见不一,这可能会对未来的婚姻造成压力。与不情愿的配偶一起照顾两对年迈的父母将是主要的压力来源,特别是对女方而言,她们可能需要承担大部分的实际照料任务。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更担忧未来对父母的照料,即使他们表示父母有足够的钱照顾自己。就对配偶父母的照料而言,主要是女性受访者表达了对照料未来公婆的担忧,特别是未来与婆婆的关系。在这点上,无论来自城市或农村,有无兄弟姐妹,女性都有同样的担忧。相较之下,男性在这方面表现不明显,他们也很少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摘编于澎湃新闻)转自: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