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引入顶尖名校、扩大住房供应、提升综合交通……这座滨海新城“十四五”有哪些“大招”?
2021-04-15 05:53  浏览:52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上海市提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加快发展格局重塑。这当中,五个新城是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是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位于东海之滨的南汇新城,“十四五”期间要如何发力?在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会有哪些布局?今天下午举行的“五个新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南汇新城有关规划与建设发展情况,回答了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




“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


这是南汇新城


面向“十四五”的建设目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常务副主任朱芝松


详细阐释了其内涵


国际风


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南汇新城承担着重要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空港海港自由港”的区位和制度优势,运用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实施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系统集成,对标世界上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试验田”。


未来感


发挥南汇新城“滩涂造城、平地兴产”的特点,利用广阔的开发空间,运用最现代的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放飞想象,激发创造,加快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城市、色彩缤纷的公园城市、生态韧性的海绵城市、综合利用的无废城市、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集约高效的立体城市,引领新城建设的时代潮流。


海湖韵


发挥南汇新城“滴水成湖、向海而生”的临海拥湖优势,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重点区域风貌管控,构建沿海到内陆,从气势磅礴到疏朗开阔、渐次过渡的城市格局,助推现代国际化元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交融,赋予新内涵的中西合璧海派文化,塑造“世界海岸、未来之城”的大文化品牌,打造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滨海新城、文化新城。




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


为此,南汇新城将在“十四五”期间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包括45条具体措施和20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综合交通提升计划


“十四五”期间,南汇新城将围绕“15、30、60、90”对外综合交通发展体系目标加速布局,即15分钟到达浦东枢纽、30分钟可达龙阳路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枢纽、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


具体而言,要加快建设两港快线,实现新城与浦东机场直达;推进沪通二期、沪乍杭铁路等对外通道项目建设,推进四团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完成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建成S3公路(一期),建成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和S2公路新元南路立交。




南汇新城“15、30、60、90”对外综合交通发展体系


内部交通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南汇新城将加快推进中运量示范线建设和运营,中运量公交线路建设总里程达到50公里;推动新元南路、X2 路等一批主次干路建设;建成区公交500m站点覆盖率大于80%;新改建骨干道路总里程不少于110公里。




正在南汇新城测试运营的中运量公交


公共配套完善计划


到2025年,南汇新城的常住人口要达到75万人。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能级的提升。为此,南汇新城提出公共配套完善计划,将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多点发力。


住房


“十四五”时期,新增规划住房建筑总量约1600万平方米,新增各类住房约20万套。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及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重不低于30%,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优先规划建设租赁住房,


教育


建成投用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华师大二附中临港校区、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标志性项目,试点建设1所混合所有制的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或二级学院。按需设立独立法人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推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等世界高水平高等教育合作办学。




医疗


加快市六医院临港院区改扩建,新建2个区域医疗中心和1个公共卫生中心,迁建1个精神卫生中心,推进书院、四团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临港新片区与市六医院全面战略合作,推进紧密型健康医疗联合体建设。


养老


新建1所公办养老院,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推进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之家、日间照护、长者助餐点和老年活动室等建设,做实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商业


重点推进临港大道购物公园、申港大道商业综合体、海港大道商业广场、东港大道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社区、园区商业配套,推动标准化菜市场转型升级,建设新城商业数字化示范区,2025年商业设施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此外,南汇新城还提出打造全国示范的数字智慧城市和国际数字生活样板间。包括实现5G网络高质量覆盖,宽带接入能力达到600M、物联专网终端接入量达到20万个以上,全方位整合公共设施、生态、交通、物业等流程,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10个示范性数字生活社区。


生态环境秀美计划


加快城市公园提质改造,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7平方米,美丽街区覆盖率不低于45%,建设绿道总长度不低于200公里,规划公园绿地实施率不少于50%。全面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城镇化地区35%左右区域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


同时,南汇新城也将探索绿色交通。比如,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LNG等新能源技术应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到2025年,新建车位中充电桩占比15%。




开放创新引领计划


探索在投资准入、货物与服务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风险压力测试,率先实现突破。积极探索特殊税制安排,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成最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港。增强创新策源和国际创新协同能力,积极布局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和30家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各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前沿科技产业攻坚计划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产业和绿色再制造产业。聚焦“东方芯港”、“生命蓝湾”、“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人才全方位导入计划


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和“一十百千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支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强化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初步建成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到2025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名,培养10万名以上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集聚30家以上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力争年均导入人口达8-10万人。




此外,南汇新城还将实施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计划、文化软实力塑造计划、城市治理提效计划、营商环境优化计划等。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招商和开发建设,已经举行了3场项目签约仪式、5场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千亿元。”朱芝松说,当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下一步将继续冲刺,将南汇新城建设为“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发布人:ff56****    IP:183.195.6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