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日,商丘市委表彰新冠疫情防治工作先进党组织
市政协副主席,市卫健委党组成员、主任张树仁指导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医患同心 共抗疫魔
千医进千村服务万家
疫情期间我市向武汉支援血液
阅读提示
全市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2016年的56.3%提高到目前的90%左右;全市840个贫困村的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全市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全市已基本实现了分级诊疗工作全覆盖、二三级医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县级医院远程会诊全覆盖;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8岁;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091‰、1.89‰、5.37/10万,均达到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母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
这是我市千方百计提高人民医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5年来,我市经历了卫生和计生机构改革的重大考验,面临卫生健康事业进入新时代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约束等深层次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推进“健康商丘”建设为主线,围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改革、促发展、强内涵、惠民生,多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卫生健康工作人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建成一批重大卫生项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健康商丘”的愿景正铺开绚丽篇章。
改革惠民 群众就医获得感攀升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
我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政策推动,着力破除群众看病贵的顽疾;以机制完善,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我市在省内首推分级诊疗配套政策,选择148个病种在县级实施分级诊疗,选择75个病种在乡级实施分级诊疗。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了分级诊疗工作全覆盖、二三级医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全覆盖。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县两级药品加成补偿率平均在90%以上。
全市挂牌组建了13家县域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全市县域就诊率已达91.33%,基层就诊率达到73.05%,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020年10月,副省长、市委书记王战营专程到睢县调研督导县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0年,全市网上采购药品26.11亿元,比2019年增加1.99%;网上采购高值医用耗材(试剂)8.62亿元,比2019年增加46.84%。全市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试剂)网采率、配送率、入库率均在99%以上,受到省卫健委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通报表扬,被省卫健委评为“2020年河南省药学工作先进单位”和“2020年河南省耗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我市连续四届荣获河南省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技能竞赛团体奖和个人奖。2020年,全市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达到31.82%,二级综合医院达到52.3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6.36%,圆满完成了省卫健委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同时,全力推动区域医学检验病理共享中心建设。
补齐短板 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美好的生活,健康是基础。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则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市所有县区均已建成省级慢病示范区。梁园区、睢阳区建成国家级慢病示范区,提前完成慢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手足口病、布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等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精神卫生工作稳居全省前列。
疫苗接种安全有效。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传染病监测显示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市已建立预防接种证42.45万人,建档率99.24%;0岁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1.31%,孕产妇产后访视率91.9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54.8万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43.15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15.95万人。
全市66400名农村育龄妇女增补了叶酸,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市累计受益儿童约31.39万人次,有效服用率达99%;6.85万名计划怀孕夫妇享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人数为9.28万人。全市完成国抽、省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2806单,完结率100%;尘毒治理执法实现“双清零”;医疗美容、放射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控、“双打”等社会关注问题的执法监管持续推进,全年查处案件1219件;示范机构创建成果显现,全市9家执法监督机构己有6家通过示范机构验收,1家在创,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全部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哨点,实现对食源性疾病的即时监测。完成米制品、油炸制品等7类食品18种危害因素监测任务样品采集、分析539份,在省级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考核中,荣获卫健行业第一名。全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全市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例继续下降,近三年内全市未发生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
服务提质 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自从推行网上预约挂号以来,我们看病方便多了。”日前,当市民小张通过微信小程序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挂号后,由衷地说。我市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核心,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和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市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填补了我市无三甲中医医院的历史;市立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柘城县、宁陵县、夏邑县、虞城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目前,全市县级人民医院均已通过二甲评审;柘城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民权县中医院脑病科被授予“河南省县级重点中医专科”;市中医院牵头成功申报省级区域骨伤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培育单位;市中医院等成功申报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全市共组建中医医院医联体2家,医共体6家,服务辖区30%的乡镇和社区。
全市49个乡镇卫生院、984个村室获省级命名的“2020年度河南省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妇幼健康服务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称号,夏邑县、睢县妇幼保健院均通过二级甲等保健院评审,填补了我市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的空白;遴选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试点,加挂社区医院牌子,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共有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6个,省级新生儿救治中心4个,省级创伤中心2个,省级胸痛中心4个,省级卒中中心5个;市一院、市立医院、民权县人民医院、柘城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通过4级评价,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8家医疗机构为3级,全市基本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持续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2016年以来共为县乡两级基层医疗机构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2395名,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17名专业技术人员;全市共有在册全科医生2718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71名;远程诊疗实现县乡全覆盖。
2020年,全市“两癌”筛查共完成宫颈癌筛查12.6万例,乳腺癌筛查12.6万例;全市免费出生缺陷产前四维彩色超声筛查59751例,血清学检测筛查62543例,新生儿“两病”筛查血片采集9619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95330例;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75个,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的目标如期实现;全市共注册59家托育机构,19家托育机构通过审核备案,设置托位2525个;落实计划生育“四项扶助”资金1126万元,惠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60745人;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全市基本实现医养签约服务全覆盖,所有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比例达到35%。
健康扶贫 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为有效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自2016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健康扶贫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生病”的目标,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加大攻坚力度,补齐短板,持续巩固各项政策措施。
我市实施“三个一批”分类救治行动,大病集中救治病种由9种扩大至30种,累计救治10738名贫困大病患者,救治率达到100%;为55万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咨询;为一批重病患者提供了政府医疗兜底救治;历史性地消除了我市农村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探索建立完善“3+3+N”健康扶贫托底保障模式,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2016年的56.3%稳定提高到90%左右;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千医进千村服务万家”等公益活动,遏制因病致贫的增量。
目前,基本医疗有保障“三个100%和两个90%”的目标落实到位。全市840个贫困村的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至少配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和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均在90%以上。2017年河南省健康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8年和2019年我市先后被省卫健委评为健康扶贫创新与推动先进单位和健康扶贫组织创新奖。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被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我市健康扶贫工作连续4年被省卫健委评价为“好”的等次,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刚刚闭幕的河南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市卫生健康委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关口前移 筑牢防疫抗疫的“铜墙铁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突出关口前移,抓好集中救治,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打造防疫抗疫的“铜墙铁壁”。
疫情期间,我市围绕核酸检测和患者救治,抓住了疫情的“七寸”。坚持应检尽检的原则,突出关口前移,扩大检测范围,对武汉和湖北返商发热人员及境外返商人员第一时间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检测量46689人次,位居全省第二位;组建专家组、派驻医疗队加大对基层和疫情重点地区的指导帮助,把确诊病例全部集中到市立医院进行救治,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救治中探索的中西医结合“一天一会诊、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团队”的“三个一”救治方法,被省卫健委专家指导组誉为“商丘模式”。疫情期间,我市共收治确诊病例91例,病亡3例,治愈出院88例,治愈率达96.7%。自2020年2月16日以来,全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我市倾力支援,把急需的医用红细胞、血浆、单采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发往湖北,并派出88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商丘力量。
坚持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主要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采用分片包干、社区动员、单位组织等模式,周密计划、有序推进,不断提升疫苗的储存、转运、追溯和接种能力。目前,全市在原有221家接种门诊基础上(含永城市),增设33个接种点,设置流动接种点28个,备有固定、临时和流动接种台1067台,共培训接种人员8000余人,日接种能力达到20万剂次。培训医务人员5987人次,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员驻守接种点,做好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截至6月4日8时,全市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773375剂次,接种完成率46.6%,全市第一剂次接种2456707剂次,第一剂次接种完成率82.6%。
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得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商丘市立医院党委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卫健委机关党委被评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32名医疗卫生系统人员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先进个人,100余名医护人员被评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为民谋福 “创卫”让生活更美好
从坑洼不平的破旧路面到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从你争我抢的交通乱象到相互谦让的文明出行,从垃圾遍地的老旧小区到设施齐全的宜居家园,从漫天黄土的边缘地段到充满欢笑的休闲天堂……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城市变化,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我市自2018年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有力推进创卫工作的开展。坚持“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思想,把创卫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短期补短板、中期促提升、长期抓巩固;连续10个月坚持早6点检查、晚6点调度机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推进会、协调会、现场会;通过挂红黑旗、约谈、现场督办、奖优罚劣等措施,激励先进,督促落后,有效解决了创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弱项短板,全市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9年,在国家爱卫办暗访评估中,商丘市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2020年9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技术评审,12月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2021年1月6日,经全国爱卫办正式命名,商丘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2020年全市新创建省级卫生单位73个,届满复审省级卫生单位65个,省级卫生村13个,新创建、届满复审省级卫生乡镇30个,市级卫生镇16个,市级卫生单位184个,市级卫生村206个,无烟党政机关115个,健康单位8个,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卫生创建“细胞”工作进程。2020年7月份,柘城县、睢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市政协副主席,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树仁表示,“十四五”的大幕已经开启,我市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绚丽篇章贡献更多健康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