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民不怕丢人怕丢地:农村土地是否还是农民养老的“社保”?
2020-11-30 19:04  浏览:41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养老应该是谁的责任?养老难点在于农村!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如何对待老这个问题上,我中华民族保持了几千年的稳定性,孝不仅是从古至今的价值文化取向,更是社会经济生活组织的核心要义。在古代大部分王朝,如果被认定为不孝,基本就断了仕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从摩根大葱兄弟的一篇微博开今天的头。


养老这个事,你关心,他关心,我也关心。养老这个事责任在谁,古代十分清晰:养儿防老。闺女那是泼出去的水,外家人了。

到了近代,从西方开始,养老从子女义务变成了社会福(责)利(任)。我们社会主义家长式权威制度,也逐步吸收了相应的理念。所以才有了上面大葱兄弟说的:这种基本常识还需要争论?养老、医疗、教育这些在社会主义国家都属于社会福利事业,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投资的集体福利事业。


但同样是养老,农村和城市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养老难题。城里人担心的是:养老金用完了我每个月几千块的养老金谁来发?农村人担心的是:养老看样子指望子女是没戏,指望每月128的养老金也不能保证能吃饱饭,除了种地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城乡都在喊养老难,但真正的难点在农村,城里需要解决的是老人养老质量的问题,农村老人需要解决的是社会养老有无的问题。

二、农民以地养老能否靠的住:耕种收入占比越来越低?

每当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退休养老金时,总有人唱高调:你们农村人还有免费的宅基地和耕地呢?这不就是国家给你们发的“养老金”吗?

对于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嘴炮来说,只有请出《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怼八爷的一句话来了。


那些说风凉话的人,父母肯定不在农村。城里的社保是只有人有一口气就得按月足量发,你们所谓的农村“社保”是农民必须得去地里干活才有微薄的收入,这些为历史做出牺牲被用来保障粮食安全的农民,付出辛苦所得也能被有些人成为“社保”。

农村老人心里很清楚:子女这一辈,进城压力大,买房买车孩子上学,哪家农村出去的不是紧巴巴过日子,能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好就不错了,哪有余力给自己养老?这是无奈。另一方面,父母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给子女添麻烦,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农村老人心里门清:以地养老靠的住,母猪能上树。但是数据依然表明,耕地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持续降低。而周边的感受是:上了岁数的农民就近打工难度依然很大,农村老人只能种地一条路。

三、老龄农民依然怕丢地:老觉得改的心里不踏实!

虽然土地改革的政策是好的,给农村土地赋权,给农民赋财产权。但是由于政策传达性问题,很多农民心里仍然没底:赋权是赋权了,交易流转也方便了,说不定哪天流转流转,人没了地也就没了,甚至人还在地也没了。


所以,对农民尤其是仍然依赖农业生存的农村老人,土地依然对农民极其重要。如果子女保障不了,那么土地依然可以保障农民老有所食。

上面文件说的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会随着发展逐步解决。比如这些年的医药和医疗器械的集采,动不动就降价80%到90%,一款心脏支架原价13000一个,集采后只要700块。

有些政策走的太快了,农民有个逐步理解和适应的过程。

中国的农民群体是最勤劳、最实在,最容易满足的群体,厚待农民的,农民也不会忘记。


发布人:839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