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7月份开始,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最低的基础养老金已由88元/月上涨到了93元/月。
每年交100元的养老保险,是最低档位的费用,交够15年拿的养老金也比较少,每年也就能领1200元左右,与基础养老金差不多。
一年交100元的养老保险没有多大意义,要缴纳养养老保险的话,最好选择高一点的档次,很多地方已经将100元的最低标准取消,改为了200元。
农村养老保险的领取条件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和乡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兼并,统一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它覆盖了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制度,并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共同构成社会养老体系。
要想领取养老保险,就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只要是参与城乡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的缴费年限达到了15年,没有收取国家根本养老保证待遇的人员,每个月就可以按时领取养老金。
之前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之前,如果已经年满60岁,那就不用再缴费,自实施的那个月起,每个月可以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一般最低的标准就是93元/月。年龄没有60岁,就应该缴纳养老保险,也可以进行补缴,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
若是农村老人去世,次月起就会停止支付,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地区,还会实施丧葬补助金。养老保险经办组织每年都会对农村居民领取养老金进行核查,并对参保人员收取待遇进行公示,以保证公平公开,避免出差错。
农村养老保险的计算方法,每年交100元,交够15年能领多少钱
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金额+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发放的多少,与个人账户的金额有很大关系。
个人账户金额=(个人缴费的费用+财政补助)/计发月数。
只要是达到了申领养老金的条件,一般计发月数按139来算。
基础养老金老金每个人是93月/月,每个地区实施的标准不同,但不能低于这个标准。
个人缴费金额也就是农民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的总金额,一般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分成了13个档位,分别是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7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3500元、4000元。很多地区已经取消了100元的最低的标准,增加了5000元的档位。
选择的档位越高,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就要高一些,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档位。
养老金实施补助的措施,就是为了鼓励农民多缴、长缴,给自己一份养老保障,比如选择200元的档位,每人每年可以补贴50元。
根据上面的计算,不算利益收入的话,每年交100元,交够15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总金额=(100+30)*15=1950元,再除以计发月数139就等于14元/月。
每个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不一样,导致农民领到的养老金也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山东的基础养老金是118元,养老金是118+14=132元/月;浙江的基础养老金是155元,养老金是155+14=169元/月;天津的基础养老金是295元,养老金是295+14=309元/月;上海的基础养老金最高,达到了1100元,养老金就是1100+14=1114元/月。
如果当地的基础养老金只有93元,那么能拿到的养老金就是93+14=107元/月,由于没有算利益收益,实际领到手的养老金要多一点。
所以,农村养老保险,每年交100元,交够15年后,养老金在107元/月~1114元/月之间,每个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不同,平均来说一般都不会超过200元/月。
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民的意义
自从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了制度,让农民也享受到了养老的待遇,而且年满60岁的老人,即使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也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合并以后,缩少了城乡的经济收入差距,将养老缴费和待遇统一进行管理,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农村老人以前养老,大多依靠家庭养老,因此很多人都会到城里去打工,为以后的养老提前做准备。有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就可自由选择在城镇或是农村缴纳养老保险,他们就不再为养老而发愁,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保险每年交100元是最低的标准,到了退休以后,领取的养老金也是最低的标准,一般不会超过2400元/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较高一些的档位进行缴费,到了60岁以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要多一些。养老金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也算是给儿女们减轻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