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记者 石潇俊
1月19日,工信部公布2020年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名单。3个综合型城市是无锡、南京、宁波;8个特色型城市是温州、贵阳、泸州、赣州、昆明、莆田、株洲和蚌埠。
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的评选维度有几个方面,主要指标是电子商务、通信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政务与公共信息共享等发展水平,以及宽带、光纤覆盖水平等。
在这份名单中,3个综合型城市均来自长三角地区。在扩大内需这根指挥棒的引领下,无锡、南京、宁波推动信息消费令人印象深刻。
从物联网到线上生活平台,从企业上云到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地区都在用自己方式,释放培育信息消费业态、挖掘各类主体信息消费潜能的积极信号。
无锡高新区 来源:无锡发布
无锡:得分全国居首
全国第一个物联网连接用户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是哪里?答案是无锡。
作为近几年来无锡新兴产业最重要的发力点之一,在2018年,无锡就出台了《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系统规划物联网产业发展。
这里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全国较早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位列国内第一方阵。
这里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所在地。在350平方公里车联网覆盖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路口,接入车联网的车辆,将被告知一路获得绿灯的行驶速度、盲区存在的危险、斑马线上的行人信息,这就是无锡布局的全球领先的车联网C-V2X城市级应用。
如果只是物联网行业表现突出,还不能全面展现无锡信息消费强大的“得分能力”。2020年,常住人口660万的无锡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总量上就已经超出1660万常住人口的成都900亿元。如果再对比一下人均交易额,是2019年上海的1.4倍。
除了电子商务消费,更多的信息消费场景正在不断搭建。打造“一卡通用”无锡市民卡的构想一步一步实现,在国内率先应用加载生物指纹识别功能和二维条形码信息的功能,一张卡片,能够满足市民水电缴费、图书借阅、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日常生活消费功能。
截至2020年11月底,无锡全市光纤覆盖家庭用户数超970万户,建成5G基站超8000座,100M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到88%。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无锡在江苏省内只排到全省第三,但在信息消费领域,无锡一直是以一个“超级巨人”的姿态存在。此次评选,无锡市在从行业、生活、产品、服务四方面,是以定量评价指标、现场答辩评分总分第一的成绩,入围2020年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南京某企业展示移动互联网产品 来源:新华社
南京:擦亮“软件之城”的金字招牌
如果说无锡的标签是物联网,南京的标签就是软件和信息服务。
自2010年被工信部授予首个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以来,这座城市的软件业务收入从101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100亿元,10年增长了4倍,年均增速19%,产业规模已经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四。
按照年初定下的目标,2020年南京的软件业务收入要达到580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全国另一个软件集聚地是北京,2020年将达到13466亿元。但从软件业务的人均收入来看,北京是人均6.26万元,南京则是人均6.82万元。
产业强不强,另一个维度是企业实力。南京拥有南瑞集团、省通服、国电南自、金智、润和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30家,还有SAP、西门子、日立、惠普、戴尔等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
2019年,南京全市涉软企业超过5300家、从业人员超过82万人。根据工信部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涉软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
也就是说,全国每8家涉软件企业中,就有1家来自南京;每10个南京人中,就有一个从事和软件服务相关的行业。
另外,中国(南京)软博会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5年,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展会之一。论软件行业的影响力,南京是国内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电子商务方面,2020年1-10月南京网络零售总额4252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疫情发生后,南京更是率全国之先,向公众派发上亿元消费券刺激网络零售。
一座信息之城的创建,不仅要不断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更要为居民搭建更为丰富的信息消费场景、建立愈加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我的南京”APP上线6年来,实现超4000项在线服务、超600万实名注册用户数,改变了南京人的生活,也推动了这座城市的智慧化进程。
截至2020年底,“我的南京”APP一共汇聚了33个政府部门、43个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总计133个业务系统,4293项服务功能,涵盖了市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宁波北仑港 来源:新华社
宁波: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在2014年首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中,宁波就已名列其中。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宁波的信息消费建设,就是“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为动力”。
在一份宁波市经信局公布的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点中,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关键词:基础设施智能互联度、城市大数据共享利用度、社会治理精准度、服务高效便捷度及数字经济创新融合度。
用通俗的语言讲,与往年相比,2020年宁波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突出5G为核心的新基建和城市大脑建设。
在过去这一年,宁波落地浙江首条全自动运行智慧轨道交通,新建公用和专用充电桩3100个、综合供能服务站(含加氢站)50个,5G和新能源技术正在全面融入生产生活。
截至2020年底,宁波5G基站数量突破10000个。从全国范围来看,一线城市中,深圳和广州的5G基站密度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北京每千人拥有1.5个,而宁波每千人拥有1.2个。
一批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港口、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健康养老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在浙江省“5G双城记”之一的宁波不断涌现。
雅戈尔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让量体定制周期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全国首个实现5G应用的宁波舟山港,已经实现了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自动化……
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智慧”产业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宁波健康产业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3.0%、11.8%和10.1%;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呈较快增长,分别增长6.9%和4.8%。
消费市场也在逐步回暖,从网络零售总量上也能看到宁波源源不断的购买力。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宁波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2.5%,连续8个月实现增速超过15%。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