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人口共14.11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虽然数据没有太大滑坡,但人口红利消失值得关注。
中国央行《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膨胀转变为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和渐行渐近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
我国20-34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十三五”时期年均减少340万,“十四五”时期将开始加速下降,从2020年的1.45亿降至2025年的1.14亿,年均减少620万人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我国下一次人口转折点是2025年总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呈现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会产生直接的需求不足,因此需要关注人口因素对未来消费的影响。
少子化加速,母婴、教育等消费增长受限。我国建国以来共出现三轮婴儿潮,分别为1950-1957(年均2100万)、1962-1975(年均2628万)和1981-1994(年均2246万)。部分“00后”和“10后”本应成为第四轮婴儿回声潮,但育龄妇女规模回落叠加生育率走低,婴儿潮现象消失,“00后”和“10后”数量明显减少。“十四五”时期我国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加速下降,年均减少620万人(“十三五”年均减少340万),导致“20后”群体规模将加快收缩,少子化加速将驱动母婴、儿童、教育等消费增长受限。
劳动力下降加速,房、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长受限。“十四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年均减少697万(“十三五”时期年均减少280万),劳动力加速下滑带动房、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长受限。历史经验显示,日本主力劳动人群数量于1997年见顶后,其汽车、住房销量也基本先后见顶。我国劳动力数量在2017年见顶,同时我国汽车销量也于2017年见顶,但我国房屋销售仍未见顶,主要是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持续提升的过程中,当前我国城镇人口增速逐年放缓,因此住房及相关产业链产品销售增速亦在放缓。
如果说人口转折点还若隐若现,那么老龄化已经扑面而来。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
老龄化加速,医疗保健消费将迎高增长。按联合国标准,我国于2002年65岁人口占比超过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2年65岁人口占比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2020年的2.54亿增至2025年的3.16亿,年均增加1150万(“十三五”年均增加740万),老龄化加速将带动医疗保健(器具、药品、服务)相关消费将迎高增长。从历史数据看,不论日本还是我国,由于老龄化持续提升,医疗保健相关消费是各类消费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领域。
老龄蓝海市场凸显,相关行业增长空间变大。(1)养老产业迎爆发式增长。老龄人口增多将带来较高社会消费倾向,预计2024 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增长将突破 10 万亿元,年均增速约20%,中老年市场将成为巨大的蓝海市场。(2)利好医药生物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从产业链来看,从源头端医疗器械到终端药品,均成为老龄人的关注重点。这或将激发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保健药品、远程医疗、可穿戴医疗设备等行业的兴起。
今日热点板块一
今日热点板块二
您的关注和随手转发,帮助更多身边的朋友,也是对煦然原创最大的支持,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您交易的唯一依据。
作者简介:
刘煦然 沃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投资总监
央视财经频道 、央广经济之声、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特约评论员